2、完善“八项机制”
为了推动“台胞义工行·海沧微志愿”项目的长效化运作,文明办建立起了八项保障机制,一是合作机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沁心泉社工机构合作,借助社工机构专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二是招募机制,在微博、QQ群长期发布“海沧台胞义工”招募公告,每次活动前在《海西晨报》等媒体上发布活动公告,定期组织招募活动,吸纳招募社会爱心人士;三是培训机制,活动前对参加活动的义工进行专项培训,活动后及时总结提升,并定期安排“义工传帮带”等集中培训和经验分享会;四是活动机制,联合长庚医院、新阳街道持续开展体现“台味”的“台胞义工志愿行”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微志愿”十大行动,鼓励志愿者主动参与到“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中;五是轮值机制,在兴旺社区、行政服务中心、海沧湾公园等公共场所建立轮值、认养制度,支持鼓励志愿者认养绿地、绿道、自行车道,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充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提升志愿者的参与程度;六是宣传机制,与海西晨报、厦门广播电视台、新浪厦门等媒体进行深度合作,持续发布“微志愿活动征集令”,活动结束后及时跟踪报道,在东南网开设“台胞义工行·海沧微志愿”专题报道,广泛报道“微志愿”各类活动,全面提升“海沧台胞义工”社会影响力;七是交流机制,和台商协会、长庚医院等单位合作交流,邀请台商台胞为我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帮助指导,积极参与长庚医院的各项活动,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机制;八是激励机制,发放义工卡,按照参与活动次数和时间累积时数,年终召开感恩派对和表彰大会,对表现突出的义工予以表彰奖励,搭建“义工关爱圈”关注义工心灵成长历程。
3、丰富“十大活动”
微者,细微,从身边的细微之处做起,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实事做起;微者,微笑,志愿让我们充实,更让生活充满微笑。基于“微志愿”的内涵,海沧区将台胞义工志愿行、爱心单车志愿行、房前屋后志愿行、社区文化志愿行、心灵关怀志愿行、文明交通志愿行、红树林保护志愿行、阳光少年志愿行、快乐长者志愿行、新厦门人志愿行等十大行动作为每个周末的“固定动作”,活动由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牵头,社工机构策划实施,活动前在《海西晨报》上连续刊登活动公告招募义工,结束后及时总结提升,通过常态化活动和持续性宣传,让更多人知晓和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孵化“台胞义工行 海沧微志愿”长效志愿服务品牌。在兴旺社区、行政服务中心、海沧湾公园、公共自行车站点、志愿者建立轮值制度,招募社会义工轮流提供志愿服务,建立健全认养和轮值制度,由义工在海沧湾公园认领认养绿地、树木、认养自行车道等。与此同时,配合“记者节”、“自助式红绿灯启用”等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增加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自选动作”,不断充实义工队伍,扩大项目的影响力。
三、制度建立和品牌打造的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工作一定要是自发的、自愿的,是人们自己内在的心理需求,想要改善自己,服务社会,不能简单依靠行政命令组织。《海沧区志愿服务管理试行办法》就志愿服务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倡导一种“发乎心,彰于行”的志愿服务行为,培育健康向上的志愿服务文化。加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台胞义工行·海沧微志愿”活动,致力于扭转被动志愿的局面,通过一系列“接地气”的常态化活动,搭建一个实现人们社会需求的舞台,把利用有限时间做无限公益的“微志愿”理念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培育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推动志愿服务事业走向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共海沧区委文明办 吴晗微)
责任编辑:卢超颖 |
- 2013-12-16海沧区举办沙盘游戏治疗培训
- 2013-12-13市民共谋,海沧湾公园完成香化提升
- 2013-12-10海沧区“小导游志愿者在行动”为景区添风采
- 2013-12-10海沧区“小导游志愿者在行动”为景区添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