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台胞义工行> 媒体聚焦 > 正文
建章立制孵育品牌 海沧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
http://wmf.fjsen.com 2013-12-16 16:18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海沧借鉴台湾经验,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和思考

摘要:我国的志愿服务伴随改革开放起步,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在国内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目前以短期化、活动型为主要特征的志愿服务现状已不能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志愿服务事业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我们在新形势下不断探索志愿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基于此项课题,海沧区积极探索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通过出台《志愿服务管理试行办法》,打造“台胞义工行·海沧微志愿”品牌等一系列探索,规范志愿服务体系,创新志愿服务模式,践行共同参与的核心理念,发挥志愿者“共建,共管”作用,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

关键词:台胞义工微志愿 管理办法

一、海沧区志愿服务的现状

近年来,海沧区志愿服务工作在省、市文明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配合下持续快速发展,注册登记的志愿者人数34092人,占辖区人口的10%。志愿者在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的组织下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的氛围日益浓厚。然而,随着全区志愿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也日渐凸显,成为制约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瓶颈:一是志愿者组成比较单一,主要来源于文明单位、学校、党员,社区志愿者也多是由退休人员组成,多数志愿服务队伍是因工作需要被动组建,积极主动性不够,开展活动过于依赖文明办组织和干预,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二是学校对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教育不够,教育部门出于安全的考虑,不敢轻易组织和动员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往往到了上大学参加社团才开始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志愿服务认知不足,导致参与活动具有盲目性;三是志愿服务偏离自愿、自发的特征,2012年海沧13个社区建设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成为志愿者登记注册的主要场所,但由于管理的机械化,后续管理跟不上,不能充分尊重志愿者的自主性、创造性;四是志愿服务法律保障和激励措施不完善,志愿者权利义务得不到保障,参加志愿服务热情无法维持,参加志愿服务的持续性不能保证。

透过现象看本质,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行政推动色彩,活动呈现出短期化、被动型、盲目性的特征,志愿服务自主性和独立性缺乏保证,容易造成诸如“雷锋好,三月来了四月跑”的突出现象。由于志愿服务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没有持续激发,一些民间团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未能得到保证,法律法规引导、扶持民间志愿服务团体的力度不足、保护不到位。因此,通过建章立制和长效活动双管齐下,才能促进志愿服务的有效组织和管理,使志愿服务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责任编辑:卢超颖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