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
万名模范进校园
润浸心田架桥梁
刘睿是辽宁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大三学生。这个曾最喜欢李宇春的男孩,现在成了郭明义的铁杆粉丝——为贫困地区捐衣服,只给自己留下校服和实习服;为困难孩子做家教,不仅不收钱,还捐光兜里的钱。“郭师傅来学校座谈后让我知道了1+1大于2。爱与爱相聚会提升世界的温度。”
从2010年开始,辽宁省委宣传部联合教育部门,开展“万名模范进校园”活动,选取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近万名,为全省80多所高校的1000多个班级分别配备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课外辅导员;为全省8000多所中小学配备一位名誉德育副校长。
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2010级财政二班的同学,多次走进全国劳动模范、大连站客运车间问事员吕玉霜的工作岗位。看到“战斗”在一线的吕玉霜,尽管对相同流程已重复20个年头,但只要出现在工作岗位上,那种发自心底的热情、真挚的微笑就会浮现在面庞,同学们深受感染。
辽宁省文明办副主任戴晓梅深有感触:3年间,“万名模范进校园”活动润物无声、浸润心田,架起了先进人物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南京
老幼病残皆亲戚
雷锋窗口代代传
“施凤英,你家亲戚来了!”随着客运员老李一声大喊,那个含着微笑、额上已刻上皱纹的铁路服务员施凤英一路小跑而来。老李所说的亲戚,是个衣衫破旧、拄着双拐的残疾人旅客。“那些有困难的旅客,都是她们家亲戚”,听着老李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话,施凤英只微微一笑,搀起残疾乘客慢慢走进站内。
作为南京火车站“158”雷锋服务站的一名带头人,施凤英在铁路服务岗位上已工作32年。她说:“老、幼、病、残、孕、困,‘158’就是所有困难旅客的家!”
1968年,南京火车站建站之初,就成立军人母婴候车室,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成为如今“158”的前身。第一代领头人、全国劳模李慧娟,帮旅客扛行李、补衣服,还编出快板宣传安全乘车;第二代领头人孙燕光,拉着一辆平板车帮旅客搬运行李;第三代领头人施凤英,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乘客的服务早已超出火车站,被乘客视为亲人。2011年底,年过半百的施凤英到龄退休,依然奔忙在服务乘客的岗位上。
70多岁的叶庆争老先生,将施凤英视作女儿,每次坐车都要跟施凤英联系。“搀着你、帮你拿东西、陪你聊天……那个亲切劲绝对是真心真意的!”叶老先生拉着施凤英的手,脸上洋溢着快乐和慈爱。
施凤英退休后,80后黄吉莉带领一班80后、90后女生,延续着“158”的学雷锋光荣传统。年轻人将新技术带入服务中,建QQ群、开微博,提供预约、延伸、联程等服务。2012年1月,“上铁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实名认证微博开通,“小小158,连着你我他。有事@我,义务帮大家”放在了首页。
45年,南京火车站还是人来人往,雷锋精神不会老去,“158”的女士们依然笑靥如花……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3-01雷锋精神:当代青年仰视的道德高地
- 2015-03-01公方彬:公益组织发展和参与是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条件
- 2015-03-01钱建军:从科学价值观的高度弘扬雷锋精神
- 2013-03-05南航90后女生常年从事志愿服务 愿学雷锋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