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还是乍暖还寒的初春,“两会”已为虎年掀开火热的篇章。文学界政协委员一直特别关注文化建设,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建言献策。
丹增委员谈到,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发展文化也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让人们从资源上看到了文化的经济价值。比如在云南,《云南映象》和大型歌舞剧《勐巴拉娜西》的演出都充分证明,文化产业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文化资源是无形的、知识性和智慧性的,文化又是人类共同创造的,都在老百姓手里,是为人类共享的,所以说文化产业的成本很低,而回报率却是非常高的。丹增认为,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解决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如果不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观念,就无法达到产业发展和文化繁荣。对文化价值也要有正确的认识。物质生活解决温饱之后,人们现在很需要精神方面的东西,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诚信问题,文化的起点境界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诚信,这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诚信靠良心、靠道德、靠信仰,而良心、道德、信仰恰恰是多种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再有就是要重视对文化资源的转化利用和保护。我们现在大量的文化资源被破坏掉了,原因是对文化价值的认识和保护出现了问题,对文化价值不能光强调转化利用而不保护。发展文化产业还得重视艺术家和企业家的结合,要大力培养懂文化、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文化产业要从三方面去抓,一是产业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二是国家在二次分配的过程中加大对文化公益事业的投入,三是对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如果这三者关系处理不好,就要走弯路。丹增说,中国文化产业的旨归最终指向三方面,即文学艺术繁荣、培养大批多样性文化艺术人才和以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只有这三方面都发展了,中国文化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与中国商品相比,中国文化更应该走向世界,而且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国外对中国文化也有强烈的需求,在传播过程中应注意人家需要什么,同时要讲求传播的方式方法。文化产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把各个民族文化的资源展示出来,这对一个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是一种鼓舞,是对民族价值的肯定。
聂震宁委员说,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将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就应当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特别是要培育代表国家水准的“巨无霸”式的骨干文化企业。当下,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呈现“小”、“弱”、“散”的形态,缺少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创建大型的国家级出版传媒企业,可以提高集约化水平,减少低水平重复和竞争,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可以说是文化产业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建议有关部门集中力量编制规划,制定目标、任务、时间、措施和办法,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尽快打造大型的出版传媒企业集团。
陈祖芬委员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体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我们的孔子学院在对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许多外国学生由此认识并喜欢上中国。虽然国家在对外经济领域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文化软实力的功能不可忽视,应当进一步重视和发挥文化的作用。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对外文化交流的力度,让更多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走出国门进行沟通交流,达到相互了解。
梁晓声委员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强国家的文化建设表达了极大的期望和极高的重视,谈到“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这应当成为我们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有文化的发展观。文化可以让我们树立起充满自信的民族精神和阳光坦荡的民族灵魂。文化的繁荣要靠文化知识分子。这就要调动文化知识分子的创作积极性尤其是反映现实的创作积极性,首先要给他们以创作的自由空间。要相信群众,一部作品究竟有几分好几分不好,今日的中国人民大众是完全能够看出来的。对于文艺作品,有关部门要表现出更大的包容性。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向世界证明文化自信,才能提升国家的文化形象,从而得到应有的尊重。(武翩翩 王杨)
责任编辑:叶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