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福州 > 福清市
绿色——福清最亮眼的“底色”
http://wmf.fjsen.com 2020-12-28 15:16:01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康金山

文明风12月28日讯  天宝陂入选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无疑是福清撤县建市30周年最好的礼物也是福清市精心打造绿色福清最好的诠释。

30年来,福清市通过开展龙江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工作,建成一批串珠公园和口袋公园,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行动,让绿色成为城市最亮眼的底色。

水系治理再造“母亲河”

城区,清澈的龙江穿城而过江面波光粼粼,水面宽阔不时有白鹭掠过亮出曼妙舞姿……

龙江是福清母亲河,曾被列为全省12条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从2006年到2016年,福清市耗资10亿元持续开展修复性“大整容”……十年磨一剑,龙江重生。2016年,龙江流域水质达标率为91.7%,比治理前提升了63.9%。目前,龙江中上游和中心城区基本实现无畜禽养殖污染。

2018年,福清市再次启动全域综合治水行动,湖库水系连通、“一村一池塘”、“百村万人”清渠、“污水零排河”攻坚等掀起全域综合治水热潮。

今年9月,福清市启动龙江流域水系综合治理,投入67.6亿元,分3年逐步实现全流域水质的综合治理提升,这是一次更为系统、全面、彻底的水系治理。项目策划生成了河道治理、水质提升、沿岸道路、公园建设等271个项目,其中江滨公园、生态驳岸、生态湿地和滨河休闲步道等16个项目将进一步壮大龙江沿岸“公园集群”,把龙江流域打造成福清的生态轴、景观轴、发展轴。

城区水系治理如火如荼,沿江各乡镇也同步推进。海口镇举全镇之力推动治理工作,建成了1400多米的污水管网、1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和7个村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确保了源头零污染。其他各镇街也同步开展拉网式排查污水口,溯源追踪,各有关部门实地巡查、一线督办,全城联动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提升。

30年来,龙江两岸依次崛起了生态文化公园、龙江公园、滨江公园等10多座沿江公园串珠成链、串绿成线,将福清装扮成一座城水相依、共享共赢的宜居和谐城市。

见缝插绿打造“微生活”

“微绿色”的口袋公园无疑是今年的重磅热词。福清启动了25个街头绿地项目建设,各种“见缝插绿、因地制宜”的小型绿地、街头小游园张开“怀抱”,为市民朋友创造了更多的休憩空间,为宜居城市增添了新活力。

日落时分,玉屏街道东环路南侧的狮山公园里,大人们在拉家常,孩子们三五成群嬉戏……家门口的口袋公园让居民们享受小幸福。该公园占地7600多平方米,总投资823万元,是一个集自然保护、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社区公园。

如今,福清城区的“口袋公园”不断增多,成为繁华闹市中的静谧之地。今年新建成的24个口袋公园各有特色:火车站片区交叉口的飞霞河公园以“水文化”为主题,营造出自然生态的滨水景观;东门路口袋公园打造的是城市简约风格,让人感觉自然舒畅;玉屏街道的幸福公园则利用阳光花阶、枯山水等景观营造出“山-花-水”递进的景象……

如果说口袋公园是“微幸福”,那么家门口的大公园就是满满的幸福。市园林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江四溪”两岸串珠公园建设今年完成了龙江水文化公园、甲飞兰公园等公园建设,加上先前建成的天宝陂公园、龙江生态园、市民休闲公园、湿地公园A区等,龙江两岸已形成10多个串珠公园,中央公园建设和玉融山公园提升改造工程正在全面推进中。

撤县建市30年来,福清市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先后建成大型综合性公园和主题公园等40个,提升了城市生态文明形象。

乡村振兴打卡“网红村”

30年来福清始终惦记乡村百姓的幸福,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乡村面貌焕发出全新色彩。

东张镇少林村,新修建的休闲步道,红黄蓝色彩清新,路旁的古树广场青石铺地,悠闲的乡村美景跃然纸上。该村利用南少林文化旅游园区的地理优势,开发整合“少林十二景”“少林涧”“武林体验林”等旅游资源,成了福州地区的“网红村”,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也经营起了土特产销售、农家乐、水果采摘园等项目,增加了家庭收入,一些外出的乡亲也被吸引回来。

少林村的改变,是福清市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30年来,福清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不断加快农村环境治理步伐,乡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放眼玉融大地,打造海滨休闲渔村的三山镇北陈村,主打侨文化的新厝镇江兜村,古厝文化的龙江街道小南洋村……纷纷成为人们远离城市喧嚣,寻找“诗和远方”的世外桃源。

今年9月起,福清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7个镇“干湿”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让乡村多彩的幸福底色更加艳丽。(福清市委文明办报送 来源: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