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 福清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文明风12月25日讯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动力”,文明城市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涵养和支撑。
撤县建市30年来,福清文明城市创建的脚步从不停歇。从全省文明城市到全国文明城市,立足文化底蕴抓创城,城市文化品位提档升级,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文化的触角接续延伸,幸福的载体持续创新,不断擦亮城市文明底色,绘就幸福画卷。
文体设施,提升品质生活
“我在福清生活了近30年,最大的感触就是这里越来越宜居了。环境好了,文化氛围浓厚了,文明程度也提高了。”新福清人贺一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湖北来融任教,在他印象中,30年前,除了人民体育场,我市文化设施非常薄弱,文娱生活极其匮乏。
撤县建市以来,福清市以打造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掀起了高潮,文体设施不断完善,文化事业实现了华丽转身。如今,城区星罗棋布的公园绿地、文体设施,让市民在家门口就有健身、娱乐、休闲的场所。
此外,福清市还不断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形成了市有四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镇有一站(综合文化站)、村有一中心(综合文化中心)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格局,构建了“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随着体育馆、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等一座座“文化地标”的相继落成,音乐剧、艺术展等高水平艺术展览和文艺演出也蓬勃开展,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体产品,丰富文化生活
白天,社区、乡村文化站里,丝竹交响;入夜,遍布城乡的文化广场上,舞步翩翩;节日里,公园广场更是锣鼓喧天……群众多姿多彩的文体生活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风景线。
近年来,福清市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公益培训、村居业务文化骨干专题培训,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让城乡“活”了起来、让市民群众“乐”了起来。
此外,福清市还不断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丰富性,做到重心下移、资源下放、服务下沉,实施“文化惠民乐万家”工程,积极开展“主题文艺下乡巡演”“优秀传统戏剧展演”和“高雅艺术走进大众”三大系列活动,把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基层,每年开展了大大小小近百场的文艺下乡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在社区就可以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广场上也有文艺演出。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非常丰富、生活品质也提高了。不像以前,在家没事干,不是看戏、看电视,就是打牌,文化娱乐很单一。”说起现在的文化惠民活动,市民王晓健赞不绝口。
一首首好歌、一出出大戏、一桩桩文化盛事,以及被誉为“百姓精神套餐、城市文化风景”的公园广场文化活动、“文化惠民乐万家”文艺下乡巡演活动蓬勃兴起,迸发出城市文明四射的活力。
乡土文化,点亮精神生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挖掘地域文化“家底”既丰富了人文内涵提升了城市品位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福清作为“全国闽剧之乡”,闽剧情结在福清人心里根深蒂固,在海内外架起了了解福清、交流文化、体味乡愁的“金桥”。不仅如此,散落在各乡镇的高山板凳龙、新厝伡鼓、海口舞龙舞狮、幸福社区十番音乐等特色民俗文化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点亮了福清人的精神世界,“每周一戏”优秀闽剧展演、民间民俗文化节、非遗进基层、“我们的节日”等活动,以及南少林武术、佾舞、伡鼓等非遗文化专场展示,不仅让老百姓一饱眼福、过足“戏瘾”,而且做“活”了本土文化,育“实”了文明乡风。
此外,福清市还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变成独特的“文化符号”,精心打造非遗旅游线路,拟定一都镇东关寨、龙屿古街看方言盘诗对唱或十番民乐演奏,以及南岭镇大姆山草场、食菜厝观看词明线戏表演等2条非遗旅游线路,启动了历史文化街区——利桥的改造和保护工作,东龙湾花蛤小镇、永鸿文化城、黄檗文化旅游园区、南少林文化旅游园区等文化产业品牌项目推进计划。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底蕴,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涵。2020年已跻身全国文明城市的福清,文明创建不打烊,文化建设的脚步也永不停。(福清市委文明办报送 来源:福清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