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墨风古韵 书香杉洋
http://wmf.fjsen.com 2019-08-15 17:28:49 阮以敏 来源:文明风

状元情深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杉洋余氏十三世裔余复中庚戌科状元,时为闽东第一个状元。杉洋《余氏总谱志》记载:“十三世复公,龙飞状元,墓在宁德九都贵村金嶂山下奥坪”。民国版《古田县志·选举》载:“余复,寄籍宁德。”其祖宗庐墓皆在邑大东乡杉洋,少从宁德进士张翰,学精《周官》。绍熙元年对策大廷,光宗称其直而不讦拔置第一。当时宋光宗皇帝还当场赐诗一首:“临轩策士岂徒然,嗣守丕基务得贤。尔吐忠言摅素蕴,我縻好爵副详延。爱民忧国毋终怠,厚泽深仁赖广宣。赐宴琼林修故事,朕心期待见诗篇。”余复感激之余,即就《和御赐登第诗》:“风虎云龙岂偶然,信知盛世士多贤。虞庠教育蒙深泽,汉殿咨询愧首延。释褐遽沾琼宴宠,赐诗齐听玉音宣。爱君忧国平生志,敢负周王宴乐篇。”杉洋宗亲曾为其撰贺词:“乔木世家,厚德自百年之积;飞龙上第,高名宣四海之传。”

余复祖父余丕是杉洋人氏,原为宁德县城何姓人家塾师,其子余孔惠随班就读,也是自幼聪慧,长大后与东家何氏女喜结连理。何氏女身怀六甲时,其兄前往杉洋探望,见胞妹家中拮据,便携返娘家,定居宁德,生下余复。因此有“余家状元何家甥”“余家状元何厝生”之说,既是何家外甥,又是在何家出生,何家对其成长、成才确实也是功不可没。因而《宁德县志》又载:“余复,字子叔,一都人。”

余复中状元后授为洪州佥判,不久改授为宣义郎佥书镇南军(今江西南昌)节度判官。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入国史馆任实录院检讨,官至秘书省著作郎。早在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余复赴京(临安,今杭州)应试,其父送行赠诗:“父子相随只学儒,常将笔砚代犁锄。汝今捧剑趋丹阙,我且安贫守旧庐。酒酌十分休酩酊,路行千里莫踌躇。来年二月花朝后,早寄平安及第书。”余复答诗道:“银瓶笔砚照袍新,笔下千军自有神。第一唱声知是我,从来头上不留人。”充满豪情壮志,一副志在必得神态。有学者认为余复因诗“从来头上不留人”狂妄自大被告发惹祸,而不得重用被贬。其实不然,古代状元并非官职,所以没有品级。宋代虽然重视文人,但考取功名者所授官职都不高,状元一般仅授佥判,基本上都是从最基层做起,也算是一种历练。从杉洋《余氏总谱志·列祖表疏诗词札记》记录余复《谢皇帝表》看,此时的余复已没有了当年应考时的年轻气盛,表现得非常谦虚,只有一腔忠君报国的热情。

余复初任洪州佥判时,在蓝田诸族人为其饯行席上说:“虽云鹤岭之奇,实种蓝田之玉,银河派别,岂非无源?”拳拳赤子之心,耿耿桑梓之情可见一斑。宋庆元三年(1197年)正月十五日,余复回古田杉洋寻根祭祖,挥毫泼墨,写下《西庵时思楼记》:“……吾家自尚书而上,凡累代之祖,下而逮今,凡十二世之孙,族属蕃衍,图谱牒叙,井井有叙。坟墓之在于三阳(即杉洋)者,兆域各有封识,其百世之泽也欤。”并寄望后人敬祖爱人,每年不忘祭拜,时刻不忘继承先辈遗志。现杉洋蝉林祠内,还珍存有一幅余复隶书《题燕文贵秋山萧寺图》。

开禧元年(1205年),混迹官场15年,正值盛年的余复终感厌倦,辞官退隐还乡,回归故土,居宁德县城南门,辟园构轩,觞咏其间。余复先后著有《礼经类说》、《左氏纂类》及《祭礼》十四卷,《风集渚》、《余状元集》等诗集。宁德十八都仙霞岭,有后人镌于石壁余复诗云:“二十年前过此间,旅囊羞涩笔头悭。时来山色与人好,我亦诗肠似海宽。旧事消除身后梦,新声惭愧路旁官。乘车衣锦浑闲事,留取功名竹帛看。”返乡的状元,对锦衣玉帛、功名利禄都看作等闲之事,前尘往事如云烟,惟有清名留史册。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