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追梦人 ——晋江新时代文明实践侧记
http://wmf.fjsen.com 2019-08-06 17:43:25 来源:文明风

 社会宣传平台:我与祖国共成长    晋江市委文明办供图

文明风8月6日讯(通讯员 靳雯)七月流火,凤凰花红,金沙湾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共同家园”两岸青少年夏令营,16个围头家庭与15个台湾学生家庭共同度过难忘的8天,种下翠绿的三角梅,一起期待来年花开。

去年底以来,“新时代文明实践”这个新词屡见报章和荧屏,晋江市成立实践中心,各镇街、村居纷纷建立实践所站,穿着各色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村落和社区。两岸家庭“一对一”就是围江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创新之举,家与国、情和理在这片经历过战争与和平的土地上水乳交融,汇入生活的涓涓细流。

飞入寻常百姓家

张锦周是内坑甘棠小学的退休教师,喜欢编写“闽南四句”。文明实践为他的退休生活增添了新的亮色,加塘村的榕树下、祠堂里、田岸边,常常可以看到他眉飞色舞大摆“龙门阵”的身影,家事国事天下事,小理大理社会理,就这样变成合辙押韵的“闽南四句”,变成活灵活现的“身边故事”,在街坊邻里中声声入耳。张校长既是志愿讲师团的成员,也是教育志愿服务团的成员。群众会心的微笑使他深受鼓舞,他说:“我教过书,与乡亲们很熟悉。群众宣讲就是要用百姓听得懂的话,讲大家能明白的理。”

东石实践所的特色文化展区,最近新增一组主题展览,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晋江经验”的培育总结、对新时代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的殷殷嘱托。肖荣荣是市委宣传部理论科长,她说:“这是我市实践所的标配,目的就是把学习践行新思想与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结合起来,引导群众带着感情学、学出感情和干劲来,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晋江大地落地生根。”内坑实践所还与辖区各中小学签订研学合作协议,以实践所为载体,把亲历改革开放的新乡贤发展成宣讲员,让他们用家乡和企业的沧桑巨变,向孩子们讲述新时代的故事。晋江市在实践中心设置大讲堂,在基层所站设置讲堂和微讲堂,把各部门宣讲员整合起来,组建“新时代大讲堂”志愿讲师团。今年以来,已经在三级讲堂举办微宣讲136场,这种既讲“新话”又讲“土话”的新方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教育服务平台:育人不总在课堂  晋江市委文明办供图

我们都是志愿者

最近,晋江市医院党总支书记黄东昭带着AHA心肺复苏导师团队东奔西走,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人对人指导,手把手实操,把非专业人员实施院前救护的关键技能传播到大众中间。截止目前,这些穿着白衣的志愿者已经在100多个企业、学校和村居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受训者逾5000人,为抢救生命争取了宝贵的黄金时间。与黄东昭一样忙的,还有老年大学艺术团的老同志。去年底,“新时代文明实践·老年文艺走基层”被市委、市政府纳入201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老同志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他们编排了《祖国在我心中》、《晋江再出发》等一系列充满激情的节目,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新中国成立70年,在乡村舞台连演41场,博得群众的阵阵掌声。无论是黄东昭的导师团队,还是老年大学艺术团的成员,或者各行各业、镇街村居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新时代文明实践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方式、志愿者为主体力量,必须让党员干部融进去、把村居群众引进来。如何推动党员公职人员下基层服务、与群众结合? 梅岭街道实践所开发“党群义工平台”小程序,利用云技术把生活在社区里的公职党员和住户党员链接起来,组建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去年上线运行以来,3800多名注册党员志愿者如同一个个活性细胞,在与社区群众和民间团体的结合中形成了组织,共同构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命系统;300多场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涵盖环境整治、扫黑除恶、扶危济困、社区营造、群众文化“五大系列”,使6万多群众从服务中受益,积累志愿服务时数逾13万分。

据“福建志愿云”统计,截止2019年7月21日,晋江实名注册志愿者264611人,其中党员志愿者26726名,占全市党员52%、志愿者10.1%;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志愿者21169名,占全市志愿者8%。1318支各类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城镇和乡村、内陆和滨海,五颜六色的马甲如同彩虹缤纷,装点着晋江大地,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

理论宣讲平台: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明实践的辩证法

围头曾经炮火连天,留下许多“8·23”遗址和英雄传奇,滨海地段有一座巍峨哨所,面向金门,尽揽海疆。如何盘活这些资源,让历史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走进现实?围江实践站提出“争创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的目标,以哨所为依托,把遍布炮痕弹洞的毓秀楼、庄严肃穆的安业民陵园、坚不可摧的钢铁阵地、废弃不用的老旧战壕和鲍鱼养殖基地等设施整合起来,引进CS特战等体验式模块,让村里的炮战老民兵、预备役军人成为教官,为研学的孩子提供浸入式国防教育。来自晋江各地的孩子们在这里搞内务、走正步、打野仗、听讲座,家国情怀、英雄气质、海洋意识、团队精神和劳动观念等书本上的字眼,就这样有情有景、有声有色地进入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之中。

围江实践站站长洪水平说:“阵地建设不是重起炉灶,而是整合盘活资源,用足用活用久用好。”与洪水平同样想法的,还有东石镇宣委庄景煌和潘径实验小学副校长张百隐。张百隐既是教师,也是作家,深感农家书屋资源亟需盘活,就牵头成立龙江畔读书社、举办仁和大讲堂,把一群教师、商人、职员、店家和村民集聚起来,主动参与实践所策划建设和运营管理,连省作协主席陈毅达都被他们邀来举办《海边春秋》作品分享会。

所谓资源整合,就是既把平台载体、阵地设施聚合起来,也把干部群众、乡贤好人、志愿者和方方面面人才集结起来,建立最广泛的文明实践统一战线,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共同服务于为民族复兴培育时代新人的宏图伟业。市委文明办干部刘岩澍说,文明实践也有辩证法,就是要紧紧围绕培根铸魂“一大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政主导和志愿者主体“两个作用”,切实抓好新思想落地生根、思想工作资源高效整合、志愿服务事业正向发展“三项任务”,贯彻落实志愿服务为体、设施建管为用、资源聚合为重、知行合一为要“四条原则”,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供给与需求、宣教与行教、共性与个性、常态与长效“五对关系”,一手抓民生、一手抓民心,一手抓服务、一手抓教育,充分发动群众,精准对接供需,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引导广大群众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知行合一、同心追梦。

6月的一个傍晚,庄阿姨像往常一样来到大剧院广场跳舞,发现广场上多了一组志愿者和英雄的群雕,有南京青运会志愿者,有郭明义爱心团队,有祖籍永春的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经过盘活改造,这里将成为晋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新址。雕塑设计者、泉州职大环境艺术专业教师张笑告诉我们,实践中心标志是一个夸父的形象,为把太阳放到人们心里追梦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夸父追日等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听!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集结号已经吹响,这是追梦人的集结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集结号。(来源:晋江市委文明办 )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