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夫妇把公益讲座搬进了乡村
http://wmf.fjsen.com 2019-07-10 16:20:23 赖志昌 来源:龙岩文明网

  本着一颗公益心

  3月,首期“武平乡村艺术沙龙”筹备的阶段,是王丽最为紧张的日子。沙龙要请谁来?这是团队首要思考的问题。在北京工作多年,钟国建夫妇在艺术界有众多好友,但摆在眼前的,仍有种种的现实顾虑。

  “办沙龙没经费,是纯粹的公益。请他们来没有出场费,老师们会不会来?”起初,王丽心里还在犯嘀咕,她将办沙龙的想法发到微信群。几分钟后,群里便有了反应。

  摄影家陈世哲首先报了名,紧接着,接连有人响应。“为村民开讲座,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也很有意义。”几天后,首期主讲嘉宾陈世哲便订了从泉州赶往龙岩的动车票。

  艺术家请到了,村民买不买账?王丽的心里始终没底。“第一期,我特担心没人来捧场。要是冷场,让陈老师白跑一趟,那多尴尬。”王丽说,团队在微信公众号发起了沙龙邀约,针对村民优先,同步线上,共计开放了40个名额。很快,线上报名人数超过200人。由于场地限制,开讲当天最终筛选确定100多名观众。

  当晚,金马奖电影编剧、著名摄影家陈世哲主讲《知青岁月与艺术芳华》。讲得来劲,原计划1个多小时的讲座,被延长到3个多小时。“没有想到,大家的热情那么高,现场的氛围特别好。”王丽依然记得,当晚院子被观众挤满了,不少村民在围墙外踮起脚,伸长了脖子往里探。隔着屏幕,也有数百人通过网络观看了直播。

  “本着做公益的心,几乎每一期嘉宾都是自愿报名过来。”王丽说,为了沙龙,不少嘉宾是自掏腰包“打飞的”赶来的。让她感动的是,4月的一场沙龙,前哈佛大学教授戴晓雪牙龈肿痛,顶着发烧,几乎一天未进食,但她仍坚持开讲。

  “武平乡村艺术沙龙”在公益的路上越走越远,如今已有成员十余人。团队里既有做婚庆策划的,也有设计师、摄影师等等,除了本村村民,也吸引不少城里的青年志愿者加入。“为每期嘉宾拍照、设计海报、布置场景,团队里大伙儿各司其职。”王丽说,平日里成员有各自工作,虽然没半点报酬,但遇有沙龙活动,大家再忙也会赶过来帮忙。

  艺术种子发芽了

  “换作以前,这事儿我想都不敢想!”练裕荣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够登上央视的舞台,演唱意大利歌剧。这事,源自他与“武平乡村艺术沙龙”的结缘。

  “因为‘武平乡村艺术沙龙’,让我有机会接触歌剧这门艺术,因为王老师,让我对歌剧产生了兴趣。”今年4月,同济大学音乐系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丽琴来“武平乡村艺术沙龙”开讲,练裕荣虽然自己没去现场,但通过网络观看了直播。

  那段时间,正巧赶上央视“乡村大舞台”栏目组在武平挑演员、选节目,练裕荣报名表演歌剧。他与陈姗姗搭档,得以有机会拜师王丽琴,学唱意大利歌剧《唐璜》。练裕荣坦言,自己是乡镇的一名老师,在没接触歌剧前,只唱过客家山歌,但经王丽琴的指导教学,他与搭档最终成功登台表演。“王老师的指导让我有了信心,通过练习,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可以唱歌剧。”如今,提起歌剧,练裕荣说起来头头是道,他甚至还能演唱帕瓦罗蒂、多明戈等歌剧大师的曲目。

  与练裕荣一样,如今“武平乡村艺术沙龙”播下的这颗艺术种子,渐渐在村民及众多的参与者中生根发芽。

  “武平乡村艺术沙龙”成了村里的金字招牌。“这是我们村里的文化地标,每次办活动,村民也把它当成自家的事。”提起“武平乡村艺术沙龙”,村主任钟富正颇为自豪。他说,村子被更多人熟知,文化氛围也越发浓厚。“更重要的是,它为村民打开了认知世界、接触艺术的另一扇窗户。”

  实际上,每一期沙龙结束,并不意味着村民与艺术家的联系就此中断。王丽建了五六个微信群,把主讲嘉宾和村民、观众拉到一块。“通过微信群,村民与艺术家还能进一步建立联系,分享、交流。”

  在钟国建看来,在乡村文化建设中,除了政府主导参与,也需要更多返乡力量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我们也还在进一步摸索,艺术沙龙并不局限中央坝,希望未来能够走出去,在周边形成示范效应。”

  除了继续办沙龙,目前团队在酝酿“地球村”计划。“我们正在与法国、俄罗斯的艺术村联系,希望能够与他们建立友好联系,相互往来交流,也让这里的村民有机会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王丽说。(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赖志昌 通讯员 陈向楠)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