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展演现场 同安文明办供图
文明风6月19日(黄文水 张荣森 蔡力 黄秀萍 赵菁菁)非遗斗阵行,民俗日新风尚。昨天(6月18日)是农历五月十六,瑶头村大元殿广场人潮涌动,今年的大元殿民俗日,没有吃喝宴请,取而代之的是文化味十足的非遗展演,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昨天,由同安区纪委监委、同安区委宣传部、同安区委文明办指导,同安区祥平街道办事处主办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走进瑶头村。市纪委、同安区纪委、新闻媒体、党风政风监督员现场观摩,督查移风易俗情况。
非遗展演抢眼,移风易俗新风尚
昨天的民俗日变成了非遗展演日,活动以“移风易俗新风尚,非遗文化展风采”为主题。昨天在大元殿广场,一系列的非遗展演十分抢眼,祥平街道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纷纷登场,有同安薄饼的现场制作与品尝,同安锡雕的现场制作与展示,吸引了里三层外三层的群众。还有互动强的竹编、棕编、捏面、糖人等手工技艺展示,以及祥平舞龙等精彩的文艺演出。
“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节日新办,非遗展演,树立文明新风尚。”祥平街道分管领导介绍,崇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婚丧喜庆等大操大办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祥平街道分管领导介绍,祥平街道党工委深入贯彻移风易俗要求,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狠刹婚丧喜庆活动中的讲排场、比阔气和民俗日大操大办挥霍浪费现象,倡导文明健康、厉行节俭的社会风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树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民俗日不办”的文明新风尚。
民俗日不宴请,一天全村省几百万
活动现场,祥平街道领导为瑶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文化体育、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队授旗。村两委带头宣读移风易俗倡议书,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传播者、实践者。
瑶头村党总支书记叶志坤说,昨天是村里大元殿的民俗日,在过去,全村1600户家家宴请,一家起码三四桌,一桌菜金近千元,还不包括烟酒,一天一个家庭就得花掉起码四五千元,整个村一天宴请就得花掉七八百万元。如今移风易俗,民俗日不宴请了,不仅如此,在两三年前,村民遇到办丧事,也要请个五六十桌,一场丧事办下来就要花个10来万,现在丧事新办全部改为煮咸粥招待,切切实实帮村民减负。
“移风易俗大大减轻了村民负担,得到了村民们的拥护。”村民曾复元说,昨天的非遗展演,比平日里看戏还热闹,有过节的气氛。村民叶开明也深感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以前宴请大操大办,妇女们都在厨房张罗,现在解放出来了,民俗日照样热闹,他们跑去看演出,跳广场舞。”
同安薄饼 同安文明办供图
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有一种味道不能忘却,那是祥平街道吴招治对同安这片土地的深情。“薄饼嫂”吴招治,匠心传承同安味道,这是她几十年包容人生的态度,如同薄饼,看上去平淡无奇,却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二〇一七年,薄饼制作技艺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她随之成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同安祥平街道祥桥社区,一栋三层民房里,每天“叮叮咚咚”的敲打声不绝于耳,这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安锡雕的传承地。银光闪闪的锡,在千锤百炼的手工敲打中,变身组合为千姿百态的艺术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天泗和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庄亚新夫妇苦心孤诣,在艰难中坚持,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复活,让一度断层百年的同安锡雕再延续,以“匠心”铸“匠魂”。
同安祥平竹编 同安文明办供图
竹子是器皿编制的主要材料,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饱含着人民群众的劳动智慧。在祥平街道外较场,一提起竹编女师傅杨丽唇,几乎无人不识。从业40来年的杨丽唇,经过她的巧手编织,普普通通的竹子就变成了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和艺术品,如今,她坚守着指尖上的手工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