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社工:我们身边行走的正能量
http://wmf.fjsen.com 2019-03-22 17:10:03 来源:文明风

活动现场

文明风3月22日讯  在连江县八一六西路,有几座突兀的2层砖木结构老房子,其中一户就是西北街社区社工的救助对象刘奶奶一家,刘奶奶一家共6口人,她和爱人没有收入,两个儿子和大儿媳都是残疾人,大儿子和儿媳在外打工,9岁的小孙女在县城上小学,小儿子则在家里靠修理自行车维持生计,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10年前,社区工作者了解到刘奶奶一家的情况后,就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对他们进行救助。由于刘奶奶一家的情况特别困难,连江县西南街社区的社工们一帮就是十年,从个案拟定,到跟踪救助,让刘奶奶一家感受了温暖。而这仅仅是连江县各领域社工人献爱心、暖人心的一个缩影。

 

活动现场

日前,连江县民政局、县委文明办、凤城镇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以“追梦新征程,社工在行动”为主题的第13届“国际社工日”。数十家社工机构现场向市民解密这一职业,展示连江社工的理念和风采。

昨日对连江县一线禁毒社工代表徐付萍来说,普通市民对社工认知的缺失很正常,“随着连江的社工行业的发展和壮大,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我们了。”

每到学雷锋日,时常出现一个老人被谈心多次,甚至被洗N次脚的现象,而社工引导志愿服务首先就是避免出现这些情况。作为一名就职于凤城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站的工作人员,徐付萍和同事已经在践行“追梦新征程”的路上越走越有信心。正如付萍说的,社工是行走的正能量,要象春风化雨一样,用爱心撑起困境人群的希望;要像冬日里的阳光,为困境人群带来幸福与温馨。

活动现场

在活动现场,通过图板展示、“社工秀”、社工知识提问和社工项目介绍、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再现了连江县社会工作的服务场景,展现了社会工作的发展成果。

近年来连江县社会工作逐步从少数部门推动向多部门合力推进发展,在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从2017年起,在养老服务方面探索财政购买服务模式,就已投入150多万元。组织培育上,谷雨公益服务中心先后两年承接省财政购买助残类服务项目,还于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交流会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荣获银奖、2018年福建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最美”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团属的大风车青少年事务社工中心,围绕校园欺凌、预防青少年犯罪等内容,一年服务了全县12所学校、学生近4000名人次。凤城镇西南社区,积极推动“三社联动”,充分发动“群众提事、民主议事”模式,动员和组织居民实现自治、互助,化解社区矛盾和冲突,其社区协商模式被省社科联2017年会列为典型案例。县禁毒办所设立的凤城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站于2017年度被授予全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示范点,敖江镇和浦口镇工作站被评为市级示范点。

十年来,连江县各个领域的社工们,运用了一定的专业优势,肩负起扶困助弱的职业使命,凸显着助力社会治理与服务的积极作用。

他们在社区及时向贫困家庭等困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其链接资源、建构支持网络,渡过难关,重树生活信心;对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和优抚、福利对象,提供需求评估、心理抚慰、资源支持,帮助改善生计发展状况;

为药物滥用人员、不良行为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提供精神关怀,帮助纠正行为偏差,疏导心理情绪,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融合,成为了连江县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挺乐意做这个,从事社工的大部分是女孩子,可能与职业性质有关,以服务为主,需要更多耐心和爱心。”在现场,一位社工看上去瘦瘦的、很文弱,却很有想法。她说自己从事社工后,工资慢慢从每月一千多元涨到了如今的三千多元。这个薪酬相对一般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已经很不错,也打破了过去社工整体低薪酬、低待遇的印象。

相对而言,连江县专业社工发展起步慢,底子薄。截至目前,连江县当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总量238人,专业持证社工为42人,其中社工师7人,助理社工师35人,我县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他们主要分布民政、人社、司法(社会矫正)、公安(禁毒)、工会、团委等部门以及基层社区......其中,有一人被评为“中国最美社工”,并入选省首批“海纳百川”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另一人被评为“连江县社会工作优秀专业人才。”

“现在政策环境越来越好了,人才也逐步在累积了,队伍结构明显改善了,可以说未来连江社工的发展是相当好的。”县民政局局长张增平表示,“要留住并发展社工人才,必须有相应的保障,让年轻人看到希望。今年马上将有新的支持性政策出台,并将组织举办全县社工考前培训。”

活动现场,本次活动的组织单位,以及全县社工组织和热心公益的单位共同倡议,大家携手,围绕“追梦新征程 社工在行动”的主题,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开始,解决社会问题、帮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连江县委文明办报送)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