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莆田市移风易俗工作综述:文明城市更具"情态美"
http://wmf.fjsen.com 2019-03-08 10:01:15 林爱玲 来源:莆田文明网

村规民约“约”出好风气

“以前镇里无论办婚事、丧事还是做寿请客,村民无形中都在互相攀比,哪家亲戚出的钱多,谁家酒席铺张浪费,这种现象非常严重,没钱的哪怕借钱、贷钱都要把这事办得比其他人好,办得有面子。”北岸开发区东埔镇红白理事会会长范亚英向记者介绍,自从前年镇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后,倡导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并把移风易俗写进村规民约,曾经的盲目攀比之风逐渐“偃旗息鼓”。

红白理事会作为近两年民间新出现的窗口部门,不仅管住村民(社区)民生的“钱袋子”,也成为各乡镇(社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主阵地。

每对新人身份信息、聘金金额、邀请宾客数量、酒席标准……春节期间,东埔镇上百对新人在镇里红白理事会窗口填写婚事表,并签下“清风”承诺书,为爱“减负”。

“婚宴男女总桌数不宜超过20桌(200人),菜金每桌不宜超过2000元……”因村制宜,各乡镇纷纷在移风易俗村规民约上亮出“限高线”。范亚英介绍,村规民约并不是冷冰冰的“一刀切”,而是以人为本、兼顾乡情民意,对酒席桌数、拱门或花圈数量、菜肴金额等作出了约束性建议。

如何保证村规民约的约束力?“各村的红白理事会将充分发挥作用。”仙游县龙华镇副镇长郑金辉告诉记者,红白理事会的理事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协会会长、退休老干部等,他们以“宣传、引导、监督、服务”为基本职责,全程指导、协助村(社区)红白喜事,避免“高价彩礼”、寿庆大操大办等不正之风反弹。

以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以红白理事会引导文明新风,莆田已形成了移风易俗长效机制。去年,莆田971个村(居)印制3.7万册村规民约发放到户,836个村(居)按程序重新制定修改村规民约,同时运用多种载体,让文明乡风吹遍乡野——集体签名、宣誓做表率;喊赞句、微电影、舞台小戏、文艺汇演等点赞新风尚;猜灯谜、义写春联、齐唱新文明歌曲、文明实践进校园等一系列文娱活动,让群众从不同形式感受、实践、宣传文明新风尚。

清风扑面,也令人神清气爽。2018年,莆田委托国家统计局莆田调查队对莆田市54个乡镇(街道)进行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莆田市移风易俗活动群众支持率98.3%,满意率91.95%。

以文易俗 涵育新乡风

旧习破除,新风扑面。

许多企业家和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慈善事业,把省下来的钱用到回馈乡里、捐资助学、扶老助困中去。

2月初,企业家林玉盛带头响应移风易俗号召,实行婚事简办,为儿子举办一场不讲排场、不比阔气的婚礼,并将节省下来的100万元捐赠给秀屿区教育发展促进会,用于该区教育发展。

2月13日上午,仙游县龙华镇貂峰村召开教育及公益事业促进会成立筹备会,该村在外乡贤、企业家、爱心人士现场积极认捐近30万元。

2月8日,东庄镇石尾村青年企业家张飞龙领着6万元捐款,慰问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110名清洁工和55名治安巡逻队员。

……

过去,莆仙民间办喜事,人们问得最多的是“宴请了多少桌”;如今,人们说得更多的是“捐了多少钱”。“喜事俭办、捐助慈善”已成为主旋律,人们纷纷把节约下来的礼金开支捐赠给公益事业。

“风俗习惯,要移之以情、易之以理、管之以法,就要多用‘育’的方式、‘化’的手段开展工作。”蔡少辉认为,培育文明乡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月上旬,仙游县龙华寺为全县184位50岁以上寿星举行集体祝寿会,倡导文明祝寿,营造尊老敬老风气;秀屿区埭头镇道德力量体验馆开馆,展陈了见义勇为的埭头“英雄三兄弟”、倾囊捐资助学的谢敬通等200多件艺术作品;北岸集中表彰了具有传统孝善美德或符合“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的100位孝顺人士,发扬“慈孝之乡”的优秀传统;2月19日,荔城区西天尾镇洞湖村荔枝公园举行庆元宵移风易俗文艺演出,一展荔林水乡文艺氛围……

挖掘本土优势,由本土人物讲本土故事,创本土特色,发挥先进典型的教化引领作用,涵育新时代文明乡风,各县区都做出不同形式的努力。

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明素养,才能培育涵养文明的土壤。近年来,莆田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以“送文明下乡”带动“种文明在乡”。同时,还结合莆仙戏、喊赞句、广场舞等地方文艺形式,寓教于乐助推乡风文明建设;依托党员教育示范点、文化活动中心、广场等开设“道德讲堂”,开展道德典型基层巡讲,推动乡风转变。(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爱玲 通讯员 蔡少辉 陈沿超)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