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福表演
文明风3月7日讯(通讯员 吴炳端 江瑞鑫 张凯娟 杨超斌 文/图)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九是莆田大多数地方庆元宵的最后一晚,称“尾暝”,“尾暝灯”活动会在城区多处供奉妈祖的宫庙举行。3月5日(农历正月二十九),莆田文献路张灯结彩、人潮涌动,来自各地的群众聚集于此,参加“文峰宫·尾暝灯”活动。
彩车方阵
点烛山、观看大型民俗踩街祈福活动……当晚,尽管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但“文峰宫·尾暝灯”活动举办现场——文献路依旧热情不减,男女老少用虔诚而欢喜的心念点燃支支红烛,祈求来年红红火火、平平安安。古谯楼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五福表演唱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德霍童线狮绝活闪亮登场,此外还有黄石登瀛踩高跷、九鲤灯舞等等非遗项目,现场观众纷纷拿起手机拍照或录视频留念。
点烛祈福
据悉,旧时,各村元宵后的龙灯都要集中到文峰宫焚化,因为怕游灯过后的龙灯生气,为害人间。而妈祖作为海神,可以统收诸龙,因此在妈祖宫前焚化龙灯,从而渐渐演变成“尾暝灯”的习俗。本次活动结合了传统祭典、传统戏曲、迎福接福等极具民俗价值的文化内容,获得游客称赞。
古谯楼前人潮涌动
当天,莆田古街——县巷、庙前街同样人山人海,“莆阳宋城庙会”在这里举行。省级非遗项目妈祖供品体验小铺、市级非遗项目红团小铺、陈氏泥塑小铺等26个仿宋摊位各自摆开,店铺主人身着宋朝汉服,做着各自的项目,吸引众多群众围观。国家级非遗项目《莆田九鲤灯舞》《黄石惠洋十音》,省级非遗项目《黄石登瀛高跷》,市级非遗项目《木偶戏》等沿街轮番上演,此外还有方言说书讲古、龙花担小吃、糖画小铺等等,无不体现着莆仙独特的文化。
赏非遗、品民俗、猜谜语,体验传统手工技艺,尝遍地方特色小吃,在这个庙会都可实现,是群众游玩的一个好去处。
延伸阅读:
莆田文峰天后宫位于市中心文献路东段,前身为白湖顺济庙,为历史上朝廷认可的妈祖官祭宫庙。2009年,该宫“三代祠”和“梳妆楼”被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妈祖信俗》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另外,《妈祖三献礼》《妈祖供品》《妈祖诵经》《妈祖元宵》也先后被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点烛祈福
文献路张灯结彩
舞龙表演
莆阳宋城(朱崇飞 摄)
角色扮演——陈文龙抗元大捷(朱崇飞 摄)
店铺主人身着宋朝汉服(朱崇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