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多彩“非遗”闹元宵 传承美美“文化味”
http://wmf.fjsen.com 2019-02-21 11:33:32 来源:文明风

沙县举办民俗展示踩街活动

文明风2月21日讯  万千“非遗”成就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作为中华精神文明的摇篮,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三明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显神通,为广大群众烹制出一道道文化大餐。记忆里的这些浓浓年味儿,在非遗技艺中鲜活起来。

沙县:民俗展示踩街嗨翻天

2月19日,沙县举办民俗展示踩街活动。沙阳社火、龙腾飞舞、夏茂游鱼、高桥串香龙、富口迎烛桥道等独具沙县特色的民俗节目在府前广场和城区主干道巡演,吸引了许多群众驻足观看,精彩的演出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大田县举办“见龙大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凳龙文化展

大田县:圣火传递千年 高氏迎鳌龙喜闹元宵

元宵节前夕,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氏迎鳌龙巡境活动在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建设镇建丰村举行。整个活动从2月14日(农历正月初十日)下午14时开始一直持续到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十一日)清晨6时结束。迎鳌龙灯必须先点灯,点灯就像不灭的“圣火”世代相传,经久不衰。高氏点灯习俗始于南宋中期,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每年正月元宵前选定吉日点灯。

村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拖儿带女提着2至4个灯笼,缓缓走向“圣火”采集点——高姓祖地蟾城坂,用“圣火”点亮手中的灯笼,“灯”与“丁”谐音,高氏宗亲以点灯形式,祈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富贵双全等美好愿望。

2月19日,大田县举办“见龙大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凳龙文化展,集中展示各乡镇富有地方工艺特色的龙头实物和迎龙灯图片,欢庆元宵节。大田元宵节前后舞板凳龙的习俗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代。板凳龙制作精巧,集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与扎、制、编、糊等工艺于一身,具有独特的传统性、民俗性、艺术性,深受群众喜爱。2008年,大田板凳龙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宁化县:踩街喜闹元宵

宁化县:踩街游傩喜闹元宵

2月14日上午,宁化县湖村镇集镇人头攒足、热闹非凡,一派节日喜庆气氛,百姓的脸上洋溢着新春的喜悦,人们用独特的踩街活动来祈求镇泰民安、风调雨顺。随着“咚……咣……锵!”在振奋人心的铿锵锣鼓声中,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六条长龙时而盘旋昂首、破空直上,仿佛要飞上九天;时而辗转腾挪、翻身俯冲,好像游向深海。吸引了市、县两级数十位摄影师和上千名百姓争相抓拍,鼓掌叫好。紧随其后的是“猪八戒娶媳妇”滑稽可笑;腰鼓、回回舞、秧歌、铁杆故事等也不甘示弱,演译着各自的精彩。

2月17日,农历正月十三,宁化县安乐镇夏坊村举行了“游傩”庙会,现场锣鼓喧天、鞭炮轰鸣,呈现出一派热闹喜庆的场面。当天正是夏坊“漾期”,是村中“七圣庙”所供神灵的生日,周边村民纷纷到庙里烧香朝拜。凌晨一点开始,“七圣庙”就持续放铳,燃放鞭炮,村里的人会带供品到庙里上香。大约在早晨八九点以后,“游傩”庙会就开始了。夏坊古“游傩”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现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研究古代傩文化的“活化石”,是一份很珍贵的文化遗产,每年都会吸引清流、长汀、连城等周边县市的群众前往观赏,值得保护和传承。(三明市委文明办综合整理)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