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娟和就业培训班青少年的合影
文明风12月26日讯 什么是“收获”?10年前,她放弃稳定的工作,成为一名社工,从零开始,从走街串巷找帮扶对象开始,10年间,从敲门遇冷到帮扶了2000多名问题青少年,她收获满满。因为她为无数的家庭驱散了乌云,重现了笑容。
她是福州市台江区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安娟。她的团队,从无到有,蜕变成一个面向福州、乃至为全省提供青少年事务服务的社工中心。
“帮一个孩子,就是帮一个家庭”
“小峰又逃课了,现在和朋友在宝龙广场的溜冰场玩。”小峰是刘安娟接手的第一个帮扶对象,逃课、打架……收到小峰母亲发来的求助短信,看着照片中染着红头发、嘴里叼根烟的小峰,刘安娟陷入了思考。
在溜冰场,不会溜冰的刘安娟,硬着头皮换上了溜冰鞋,摔了好几跤才滑到了小峰附近。“娟姐问我,能不能教她溜冰?”现在也是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志愿者的小峰回忆,一开始,为了在朋友面前展示自己,他答应了这个请求,后来才知道她是一名社工,“是娟姐常年的苦口婆心,给我带来新的生活。”
第一次帮扶,并不算顺利,花了一年多时间,刘安娟才真正走进小峰内心。不过,这给了她很大的成就感,“帮一个孩子,就是帮一个家庭”,她摸索出一些新的办法。
小黄曾是名“网瘾少年”,整天躲在房间抽烟,打游戏。一个寒冷的雨夜,母子俩为此大吵,小黄的母亲给刘安娟打来求助电话。刘安娟立即穿上外套,冒雨赶去,把正在气头上的母子俩分开进行沟通,并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等她拖着身子回到家中时,已是凌晨。
正是这个雨夜,小黄对刘安娟改观了。“在娟姐的邀请下,我参加了一些助孤活动,知道了很多别人的故事,才知道生活并不容易,而活动参加多了,自然上网的时间就减少了。”小黄说,正是在娟姐和其他社工的不断鼓励和认可下,他找到了自身价值,也将生活拉回正轨。如今,小黄也是该中心的志愿者了。
刘安娟为国际社工日志愿者培训
做社工既为感恩也想发挥所学
刘安娟出生在宁德市寿宁县的一个偏僻山村,整个村只有几十户人家,在村里读完小学三年级后,10岁的她就要到隔壁村去上学。老师家里的仓库,便成了她的房间。
对儿时的经历,刘安娟充满了感激,那时候,她性格内向,自卑,不爱说话,时常躲在屋里流泪,是老师、同学等的照顾,让她重新感受到家的温暖。“几乎去每位同学家吃过饭,自己太幸运了。”刘安娟回忆。
上大学时,刘安娟选了冷门的社工专业,因此发现了“新大陆”,原来还有这么一份为特殊人群服务的工作。不过,大学毕业后,因没有找到社工对口的岗位,她只能先从事一份外贸工作。
“我已经是公司的优秀员工了,月薪3000多元。”2008年3月,刘安娟在报纸上看到福州首次招募青少年社工,激动万分,没多想就递交了辞职报告。她想发挥所学知识帮助他人,即便工资降到了1000多元。
曾被家长拒绝 还被误为“推销员”
“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是我省首家青少年事务社工机构。一开始,这些青年社工并不被待见。“这群涉世未深的小年轻,怎么就能处理复杂的家庭问题?”家长刘女士说,曾一度以为刘安娟及其同伴是推销员,一见到就烦,赶都赶不走。
“当时,没人懂这个,也没人主动寻求帮助。”刘安娟回忆,中心成立之初,她们只能挨家挨户上门找对象,放学时从校门口“跟踪”,在小区蹲点,经常被人当作推销员,甚至是“变态”。即便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拿到了3万多个学生的名单,但她们也只能通过走街串巷寻找帮扶对象。半年下来,这群白净的年轻女孩个个晒成“小黑人”。
即便如此,她们依旧坚持在一线,耐心对待每一位帮扶对象。面对“问题少年”时,刘安娟团队在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真心相待。慢慢地,中心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如今,有困难的家庭纷纷上门来求助。
家人谅解团队支持 社工模式屡获肯定
儿子6岁生日那天,刘安娟和爱人精心准备了蛋糕,可生日歌都还没唱,她又接到一个急促的电话。“孩子和他父亲都要打起来了,你能不能来帮忙劝一劝,孩子更听你的话。”这是她帮扶的一个“问题少年”的母亲的电话。她毫不犹豫地先把儿子晾在一边,赶去协调,等回到家中,儿子已经吃完蛋糕睡着了。
“你不能只顾着别人家的孩子,别忘了多陪陪自己的儿子,别让他也成了帮扶对象。”同事们经常打趣她。
刘安娟也清楚,这些年,陪儿子的时间确实有限,不过,也因为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和儿子沟通时更有技巧。“我每次出差,儿子好像都没什么感觉。”刘安娟说,爱人的时间相对自由些,有更多时间陪儿子,而她自己组织漫画展等活动时,也会带儿子一起参加。儿子虽然还小,但知道妈妈的工作,不会埋怨。
“助人自助”是刘安娟一直坚信的理念,社工这份工作看着是帮助他人,但对她而言,也是个提升自我的过程。“10年来,见到了很多生命的成长与蜕变,自己也变得更加从容,遇事不慌。”她说。
“我们在做更多的尝试,让这个行业得到推动。”“鲲鹏社工”有15人,都是多年的老骨干,最“年长”的刘安娟一直带领团队摸着石头过河,从社工工作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到多次得到中央财政支持,“鲲鹏社工”的多个模式得到推广借鉴,受益的人也越来越多,她也因此获得了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个人、中国最美社工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台江区委文明办报送,稿件来源于《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