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非遗魅力 让传统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http://wmf.fjsen.com 2018-11-21 15:32:37 来源:文明风

永安市“竹角”

文明风11月21日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为了深入推进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们的民族文化情感,三明市各地重视非遗传承,让非遗文化走进未成年人生活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永安市:小陶乡村少年宫开“非遗乡艺”竹角班

永安市小陶小学乡村少年宫开设“竹角”班,授课教师由小陶“竹角”非遗传承人刘兴钤老艺人担任,吸引了学校40余位学生爱好者。“竹角”是小陶一种民间乐器,取材于山上的竹子,制作简单。通过人嘴的技巧吹奏,可发出简单、神奇的声调,声音浑厚、粗犷、绵长,似古时候战争的号角,但有其独特的音质。

今年,小陶小学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力度,加强少年宫工作,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传统文化熏陶,文体技能的学习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继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能力进一步提高。

沙县肩膀戏

沙县:在娃娃课堂中传承推广肩膀戏

沙县在城区扶持了多个民间肩膀戏业余剧团作为活动主体,并在西门幼儿园、大地幼儿园等10多所园区建立了肩膀戏教育和传承基地。肩膀戏之所以能青春长驻,除了植根于大众的土壤,吮吸民间文化的乳汁,自身的艺术风格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无论表演形式,还是唱腔、乐器、演员组合,沙县肩膀戏都有其它戏种不可替代的地方,从而酿造了沙县肩膀戏迷人的风采。

沙县肩膀戏的传承推广持续进行,形成每周一次的常态化教学模式,让传统曲艺与校园文化实现融合,让曲艺的普及和推广落到实处。以教育活动游戏化、环境布置教育化、活动形式多样化、保教结合生活化为教育原则的沙县多所学校,重视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它们与沙县肩膀戏传承和保护中心默契合作,基地与舞台展示并存,传统与当代教育联姻,相得益彰,双赢共荣。

宁化县木偶戏

宁化县:让非遗走进校园 传承发展传统技艺

宁化木偶戏属提线木偶,又称傀儡戏,是客家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民俗艺术,有着上百年的历史。2016年9月,水茜中心学校正式将木偶戏引进校园,充分利用当地盛行客家木偶戏的优势,定期邀请民间艺人进校指导,排练适合学生表演的木偶戏。2017年1月,三明市第三届少儿春节联欢晚会上,水茜中心学校选送的提线木偶戏《过关》获金奖。今年7月,宁化水茜木偶戏被列入三明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宁化“传承民俗文化,体验非遗魅力”民俗文化进中心启动仪式上,客家木活字技艺也让学生眼前一亮。固版、刷墨、覆纸、刷印、晾晒……同学们互相合作,在木活字传承人巫老师的指导下,在雕刻着唐诗宋词的木活字模版上学习印刷。一张张充满墨香的小纸片印好了,越印越清晰,越印越规范,同学们捧在手心如获至宝。

将乐县白莲学校

将乐县:非遗进校园 传承中华文化

将乐县白莲学校携手县文化馆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动特邀请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将乐竹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仰根现场展示,互动,通过“抄纸”环节,让孩子们感受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

泰宁梅林戏

泰宁县:非遗亮相省艺术节 展文化自信传递正能量

11月18日,泰宁县梅林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编排创作的梅林戏《画网巾》代表三明市参加了第七届福建艺术节暨第27届全省戏剧会演,演出精彩纷呈,受到文艺界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梅林戏《画网巾》是泰宁县梅林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倾力打造的艺术精品工程剧目,该剧在舞台呈现和表演等方面有许多创新与突破,通过舞美、灯光等手段,呈现出梅林戏的独特魅力。

梅林戏《画网巾》的上演,迎来了不少票友的捧场,其中不乏在福州生活的泰宁人,勾起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观众肖先生说,家乡的梅林戏有在福州演出,一定要带着孩子过来看家乡的戏,这是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让孩子从小接受家乡优秀文化的熏陶。(三明市委文明办综合整理)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