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小队”组织孩子们开展观鸟活动。
16岁成人礼仪式现场
东南网9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邓婕)志愿服务的活跃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近日,2018年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初评结果揭晓,厦门市思明区共有6个项目获评2018年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项目。
思明区是志愿服务的热土,近年来衍生出了志愿服务的许多形态——法庭义工、“文物守护认领”、“守护厦门蓝”、助老扶弱等,让崇德向善广泛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并持续释放出向上向善的力量,照亮文明,温暖人心。
行走的文化印记
——厦门沙坡尾文化生态保护志愿队
“1970年,那时候沙坡尾还没有冷冻厂,那打捞上来的鱼是如何保存的呢?那时候的渔民是用盐把鱼腌起来,保证了鱼的鲜美。”
很多时候,沙坡尾文化生态保护志愿队队长吴国斌就是这样在“公益学堂”里向来到沙坡尾的民众讲故事的。“小时候看到渔民挑着装满鱼的扁担,我就在后面跟着,如果幸运掉下两条来,那晚饭就加餐了。”
“2016年,有居民找到我们,说希望沙坡尾的文化印记能保留传承,让孩子们长大后还能记得父辈的生活。有的居民提议,传统文化保护、传播的方式要创新。”沙坡尾文化生态圈党支部书记张世标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同年12月,沙坡尾文化生态保护志愿队诞生了。
既是志愿队,志愿者从哪里来?志愿队充分调动了片区商家、居民、学者等群体中的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如今,在“公益学堂”里,通过像吴国斌这样的“土著”以及文化领域专家志愿者,实地带领市民参观,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传播沙坡尾文化,从而推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生态保护中来。
西北面馆里,飘来歌声阵阵;草地上,乐队伴奏,市民演唱,其乐融融Reallive馆里,年轻的上班族、学生聚集,迎接一场后摇音乐会……日前,第五期“一日馆长”活动中,台湾音乐人杨慕担任“馆长”,为市民规划了一条独特的音乐欣赏线路。
今年78岁的曾维海和老伴曾是沙坡尾的居民,跟随“馆长”再次重游故地,却发现了不一样的景观。“跟着馆长走,才发现沙坡尾有这么多享受音乐的地方。”
沙坡尾活态博物馆“一日馆长”活动是沙坡尾文化生态保护圈的活动品牌之一。在这个极具趣味性、体验性的台上,不仅让众多片区商家、居民从受益对象变身为文化生态保护志愿者,还传播了沙坡尾的历史、文化与生活。
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沙坡尾文化生态保护队伍愈来愈庞大,达到192人,他们各自发挥所长,保护传播沙坡尾生态及文化。志愿队还推动延绳钓、打绳结、十六岁成年礼等曾经的生产、生活方式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记忆、留住乡愁;联合片区爱心商家,开设公益学堂,传播渔港文化、分享手作记忆;宣传推介沙坡尾老店,指导知识产权保护,传承商业文化;定期开展文化传播志愿活动,向厦门青少年、外来游客讲解沙坡尾历史及人文习俗、老厦门风情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