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乡贤文化队伍建设,使之成为涵养乡风文明重要力量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土社会绽放的一朵奇葩,历千百年而留芳。今年来,全县各地通过弘扬乡贤文化,开展新乡贤文明行动,创设“乡贤恳谈”制度,将思想政治工作寓于为民办实事之中,化解了矛盾,赢得了民心,凝聚了力量,充分发挥了乡贤文化在涵育文明乡风、维护社会稳定、助推农村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走出了一条凝聚乡贤力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一方面立足本土重塑乡贤文化。“开展新乡贤文明行动的初衷是想要解决我们发现的一些基层存在的严峻问题。”广平镇镇党委书记陈书记认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优秀的乡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遭遇了冲击,使得农村地区出现文化流失、道德滑坡等问题。同时,镇政府及村两委在实施基层治理过程中存在行政力失效的问题,致使党支部的凝聚力受到挑战,服务力也明显偏弱。镇里经过调研发现,一些退休干部、退休职工、老教师和老医生等,德高望重有威信,做事公道能服人,与群众沟通往往更到位。
另一方面凝聚力量扩大乡贤群体。建设镇就把当地几大家族乡贤组成志愿工作者,乡贤志愿者们利用对农村各种矛盾掐得准脉,找得到根、摸得到门的优势,凭借自己的公道、威望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往往从农村风俗的“老理”出发,从家庭的亲情入手,调解农村家庭财产继承、婆媳不和、婚姻矛盾等家庭矛盾,大大减少了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发生。“农村的事往往十分琐碎,但处理不善,小矛盾可能演变成大冲突。用老百姓的法儿,解决老百姓的事儿,也许几句话,事情就能搞定。”这是建强村“公道乡贤”池上城常说的几句话。新乡贤定位为镇党委政府眼里的“德高望”,村干部身边的“好帮手”,老百姓心里的“公道人”,村民们学习的“好榜样”。用老百姓的办法,平老百姓的事情,避免了小口角引发大问题、小矛盾演变成大冲突,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红白喜事,老池主动帮忙安排,处理得既体面又妥当;哪里出现争吵声,老池总是第一时间赶到,问清缘由,及时调解矛盾纠纷;谁家老人病了,若是儿女不在家,他也总是很快赶过去,帮忙送医院。很自然受到群众认可与称赞。太华镇创新了“乡贤理事“管理模式,每个家族推选2到3名德高望重的村民选为“家族理事大总”,与所在村民小组长一道共同协助村委做好村级事务管理、家族红白喜事操办、邻里矛盾调处等工作。弘扬敬长老、孝父母等伦理规范,推动村务管理的科学、民主化,促进了村庄的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