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后延平夜景
文明风8月28日讯 七月份,在榕召开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先进命名表彰大会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我市获2015-2017年度省级文明城市表彰。这是我市首次获得省级文明城市殊荣。
2015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文明委的关心、指导帮助下,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委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目标,切实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头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
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委认真对照《福建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指标要求,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抓文明城市创建,以文明城市标准,加大力度开展各项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尤其是2017年,全市上下以超常规的力度,超想象的投入,超意料的成果,稳步扎实担起创建工作的责任。
着力突破思想上的固有观念。市领导亲自带队,多次到一些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学习先进、异地办班、邀请专家授课等,提升了我市领导干部城市建设管理能力,拓展了我市及各县(市、区)文明城市创建视野,从思想上、观念上、格局上转变了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的文明城市创建理念。
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启动文明创建“一把手”工程,形成“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局面。市委、市政府根据创建工作的需要,下发《南平市创建2015-2017年度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方案》,成立市创城迎检指挥部,由市委书记袁毅任总指挥,时任南平市长许维泽任第一副总指挥,时任南平市委副书记张国旺任常务副总指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培栋和市人大、政府、政协有关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并配套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创城办和11个工作组具体负责相关工作,全面启动创城迎检冲刺工作。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责任状的要求,将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员,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常态推进机制。
健全完善创建活动的工作体系。市文明委各成员单位牢固树立创建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完善上下联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运行有序、通力协作机制。改变了之前文明办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各级各部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共同发力、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协调并进的创建格局。广泛开展富有特色的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齐创共建的浓厚氛围。
抓创建氛围,努力营造奋发向上的社会环境。创城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参与,重视和善于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在全市营造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创建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
省文明城市的创建成功,只是我市的近期目标,中长期目标是加快发展、奋力拼搏,以新时代、新南平的格局与梦想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让延城人民享有更多的文明创建的成果。
延平夜景
大力度
提升文化软实力
2017年4月15日晚,延平区朱子文化研究会“朱子文化讲坛”活动如期举行。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主任、《朱子文化》杂志社主编吴吉民应邀作了题为《走出“零和”思维:朱子文化的“中道”思想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主题讲座。他现场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朱子理学的起源,朱子理学的当代意义,重点结合当下国际形式,分析朱子理学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体现与应用。活动结束后,与会听众纷纷为此次活动点赞:“朱子文化是闽北文化之根本,听了吴主编的课,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更深入地了解朱子文化。”
文明城市建设须善用各种载体涵养城市文明气质。创城中,我市持续加强朱子文化品牌工程建设。为传承弘扬朱子文化,充分发挥朱子文化的育人功能,延平区开展了朱子文化系列活动,在南山镇大坝村朱氏祠堂设立教育基地,可供学生和游人参观和进行学术研讨,开展各种类型的宣传教育活动,研究讨论朱子哲学思想体系。同时,明确紫云街道剑津社区为朱子文化进社区示范点,区第二实验小学为朱子文化进学校示范点,王台镇溪后村、来舟镇宋坍村为朱子文化进乡村示范点。文化部门组织开展了“朱子之歌”朱熹题材歌曲创作活动,近20位词、曲作者创作27首优秀歌曲作品。歌曲集《走在朱熹的足迹里》已编印出版。
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工作,是我市在创城中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又一抓手。除了举办各类纪念建国、建党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书法展、研讨会等各类常规性的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外,我市还依托博物馆、九峰山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宣讲团进机关、进校园、进部队、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宣讲革命史。通过红色文化、朱子文化等丰富资源,引导全体市民从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在见贤思齐中激发动力,凝聚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大动作
开展环境整治
“南平城区最脏最挤的一条街终于变样了!”创城迎检期间,一位延城市民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三张图片,并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一组拍摄于延平区四贤街,工人正在拆除两旁店面雨披的现场图片,获得了许多朋友的点赞。
昼锦市场紧邻延平区四贤街,作为延平城区最大的综合性市场之一,昼锦市场运营至今已有20余年。市场和街道混合在一起,街道两旁店铺违章搭盖、店面外溢、雨披延伸两三米长,占用了2/3的人行道甚至街道,人多时通行就变得很困难,更别说车辆了。一直以来,四贤街的安全问题,都是延平区昼锦社区居民心中的一块大石。
创城攻坚战打响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牵头落实四贤街整改行动,仅用4天时间,就拆除违搭面积近万平方米,涉及150多户商铺,共清理建筑垃圾95车。拆除之后,随着四贤街白改黑,设置交通标志标识,昼锦市场内部经营环境也将升级改造,还市民一个干净整洁的四贤街。
创城中,我市大力强化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保障水平。市里专门组建了城市管理联合执法队,配备执法仪器的执法车辆,从早晨6:30至次日凌晨4:00,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堆乱挂、乱图乱贴、乱搭乱建、乱设广告牌等强化严格执法,执法时间做到全覆盖无死角零容忍。强力整治占道经营,教育劝导占道经营、店面外溢等行为8万余人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402份,整治占道经营6万余起,清理整治乱堆乱放900余处;规范夜市摊点,整治麻辣烫、烧烤3002起,夜市蒙古包1131起,取缔80余摊。拆除临搭简搭、违章建筑共1664处面积、22046平方米;整治户外广告牌4332个,拆除店外违规移动广告264个,清理乱拉横幅、布条2572条和非法张贴小广告69451处。
我市还在全市率先实施“垃圾直运”(采用直运密闭式收集车和装垃圾压缩车等车辆,将垃圾通过定点收集后直接运到垃圾填埋场),市区主要街道和社区试先开展“垃圾不落地”试点工作,关闭23座垃圾转运站,改造为社区活动场所,配齐配备保洁人员,有效提升了城市洁净程度,受到群众好评。
大突破
坚持常态长效
创城中,市文明办以开展“整治不文明行为活动年”活动为抓手,策划启动了一批提升市民素质的专项活动,坚持做到月月有活动,全面加强影响群众生活、有损城市形象、久治不愈的陋习顽症的管理整治,号召全市干群争当“文明有礼南平人”。同时,持续健全法律法规,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和执法体制改革,计划2017年至2020年,进行11项相关法规立法。其中《南平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已于2017年11月1日正式实施。此外,《南平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南平市城市管理和执法办法》《南平市城市家具管理办法》《南平市房屋装修管理规定》《南平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等也已初步拟定。
为了让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常态长效,今年1月23日,我市又通过《南平市2018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南平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南平市2018-2020年度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方案》《南平市2018-2020年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南平市创建全国(省级)文明城市常态长效考评制度》《南平市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四管”工作法》等6份文件,确定2018年乃至往后3年创建工作总体规划。
“下一步的创城工作不仅要持续开展,还将抓深抓透,常态长效。”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3年的创建工作将围绕城市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市直其他部门三个大块开展。其中,城市管理部门在原“联合执法”的基础上,不断联合“美城环卫”、市场监督管理等单位,创新城市管理办法,运用智慧城管平台,实行城管环卫“一岗双责,联合管理”的市容环境联勤联动执法模式。为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我市行业主管部门在文明窗口上做“文章”,通过礼貌用语、文明礼仪的窗口服务,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创城工作中来。市民素质的全面提升,是文明城市创建抓出长效所在。对此,市直部门干部职工纷纷带头示范,通过志愿服务、道德宣讲等形式,带动周边的人参与到创城工作中来。
大投入
补齐民生短板
创城中,我市以敢拼会赢的姿态、决战决胜的信念,坚持想在前、谋在先,坚持问题导向,把民生补短板作为“创城”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补齐民生短板,逐步解决我市民生社会事业领域历史欠账多、短板多的问题,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平衡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2015年以来,市中心城区已建成一批文化设施、健身设施、无障碍设施、就业和社保服务设施。市里还大力度实施城市立面改造、道路白改黑、街道景观提升等“三大工程”,加快三江六岸整治、“两隧两桥一通道”、棚户区和危桥改造等一批城建补短板项目建设。其中投资9200万元,对中心城区14条道路进行“白改黑”提升改造,投资9.5亿元开通建设杨真隧道、九峰隧道等,投资8.95亿元整治建筑立面、提升景观绿化,投资7.93亿元提升延平湖“三江六岸”市政景观亮化工程,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道德模范引领
打造文明崇德向上城市
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过程中,我市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前置条件,加强工作力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文明委一系列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精神,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主导、主力作用。
持续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引导孩子自我提升,用实践养成道德心。开展了四项集中活动:清明节期间组织“网上祭英烈”,“六一”期间组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七一”期间组织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十一”期间组织网上向国旗敬礼。通过广泛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清明祭英烈、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歌咏和向国旗敬礼四项活动,进一步引导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联系起来,把个人成长进步与祖国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活动开展,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我市延平区少年庭原庭长詹红荔积极探索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新模式,推动建立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体系和新生少年融入社会机制,先后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十佳法官等荣誉称号。在市级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中,郑晨辰、陈子萱、陈欣瑶等获得美德少年殊荣,有效推动了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增强了道德意识。
积极打造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市文明办支持经费10万元,打造前进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示范点。之后,在市财政的支持下,又在南平城区再打造12个高水平的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并改造升级南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2017年,市未成年人办获得了第五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共建文明和谐延城
志愿活动蔚然成风
“拖完地的水,往水池里倒,不能外泼。”如今,每到夜晚,延平区梅山街道超骧社区志愿者都要组织夜巡,及时劝导沿街商户做好门前“三包”。去年底,当文明城市创建考核结束后,为了让创城更加深入人心,市文明办与区文明办创新工作做法,由各个街道社区每天组织辖区志愿者轮流对店面外溢、乱扔垃圾、外溢废水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开展“关爱生命、文明交通”志愿活动,志愿者们利用双休日分批次走进城区大街小巷,在各繁华路段、主要交通路口,通过文明交通宣传、劝导等方式,引导市民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开展“绿色家园、保护生态”志愿活动。
每年3月“公益月”活动期间,开展“植树节”放飞爱心周、“保护母亲河”保洁周等系列“绿色家园、保护生态”活动,近三年来,仅共青团组织的各级青年组织共植树18万余株,开展保护母亲河系列活动100多次;开展公共文明行为劝导志愿活动,组织志愿者定期在主次干道、公共场所、服务窗口,对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乱设摊点、践踏草地、破坏公物、污染环境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引导广大志愿队伍和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服务,确保有效服务次数和时间。争取在2018年完成3000个项目的收集,组建800支队伍对接项目,每周两次、每次30支队伍轮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真正做到志愿为民,为群众解决困难,共建文明和谐南平。
7月29日,一个酷热的周日,在延平中心城区的文化广场,免费“送清凉”志愿服务站点给盛夏时节高温下的城市户外劳动者带来一丝清凉。路过这里的环卫工人、执法人员、公交司机、快递人员等,都能免费得到诸如安全饮用水、品牌凉茶和防暑降温用品的供应,真实感受到社会关怀和温暖。
为了巩固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打造文明崇德城市形象,打造南平市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推动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市委文明办结合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委工作要求,推出了“新时代 新南平——文明同行·幸福同载”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经市文明委领导同意,决定开展“助力新南平 建功新时代”志愿服务行动系列主题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作为这一系列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入夏以来,“新时代 新南平——文明同行·幸福同载”之送清凉行动共在延平中心城区设立9个免费“送清凉”志愿服务站点,旨在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社会爱心商户主动加入到“送清凉”志愿服务队伍中来,让“送清凉”项目成为南平市志愿服务新名片,为强化我市文明创建共建共享进行有益探索。
其实,在今年的考试季,“新时代 新南平——文明同行·幸福同载”之送考生行动已先期展开。连续五年大型爱心送考活动,已成为我市一张文明志愿服务的闪亮名片。其后,“新时代 新南平——文明同行·幸福同载”之送爱心、送温暖也将相继推出。
开展“百姓河长·洁净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则是我市志愿服务的又一品牌项目。由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在已坚持数年的“绿色星期六”环保微行动的基础上,联合市樟湖水路运输有限公司,开展长期性的洁净母亲河志愿服务。参与活动的环保志愿者都作为河长制社会监督员参与延平湖“三江六岸”河湖管理保护监督工作,定期开展监督、曝光、清理、反馈等各项工作,做到河道情况一周一监督、河岸垃圾一周一清理,河面垃圾一月一打捞,履行河流保护管理责任,为保障闽江上游的三大支流建溪、沙溪、富屯溪及沿岸地区洁净贡献一份力量。
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2017年7月,延平区举办了“道德模范、美德少年、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身边先进人物基层巡讲活动。巡讲团的5位成员包括团中央第十届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福建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第五届南平市道德模范、南平义工协会会长、南平邮政局职工王桂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全省)公安机关学雷锋先进个人、福建省十佳爱民星警、南平市劳模、市最美劳动者、市道德模范、延平区首届道德模范、感动延平十大人物、延平区大横镇派出所指导员朱华弟,南平市“五好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延平区畜牧兽医水产局高级工程师王爱凤,南平市最美劳动者、南平市劳模、延平区南山镇桐坑村党支部书记童忠喜,延平区美德少年、延平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曾诚。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绩,但他们却能在平平常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奉献自己、帮助他人。他们的演讲都是自己的真实故事,令每一位听众动容、沉思。
近年来,我市先后有詹红荔、朱邦月、曹阳飞宇、廖俊波、傅光明、张茂发等6人荣获全国级道德模范含提名奖,6人荣获省级道德模范,12人获评“中国好人”,45人获评“福建好人”,获奖比率始终名列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创城中,我市持续掀起向道德模范学习、向道德模范看齐的热潮,致力为群众性文明创建构筑道德基石。特别是去年,全市以“俊波精神”为引领,凝聚创城力量。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深入广泛学习宣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把深入学习廖俊波精神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从机关到企业、从城市到农村、从街头到巷尾、从实体朋友圈到网上微信圈,不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在传播“俊波精神”,颂俊波、议俊波、学俊波,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积极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建设水美城市
让青山绿水释放生态红利
我市森林覆盖率达77.35%,境内3条主要水系水质均为Ⅰ~Ⅲ类,全市空气平均达标天数占比98.5%。始终把推动青山变金山的落脚点放在选准做优与生态资源、人文历史相得益彰的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制品、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产业,着力延链条、补短板、优环境,依托“6·18”平台,举办现代绿色农业、旅游项目资本对接会,邀请专家把脉问诊,对接落地一批项目,打通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对接绿色产业的通道。
创新生态建设考核机制,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绿色生态是闽北最大的优势,保护好生态优势,是南平市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去年8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南平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对全市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实行评价考核,与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相衔接,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不仅在任时要考核生态政绩,领导干部离任了也要审“生态账”,任期辖区污染也需担责。
推进水环境治理升级,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针对畜禽养殖污染突出问题,全市开展畜禽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拆除养殖场11445家,削减生猪401.77万头;其中延平区累计拆除8828家,削减生猪310.4万头,辖区内劣V类小流域从原来20条减少到目前1条,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重点推进水美城市建设。在全国首创“水美城市”建设,将黄金水道打造成“城市会客厅”,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和条件,把城市补短板与流域治理、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生态保护相结合,纳入补齐民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12个总投资300亿元的水美城市项目,以水补山、以山带水,打造水美城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南平。
污染治理延伸至绿色发展。以可持续生态治水为理念,将水资源利用向纵深、向源头全面推进,统筹生态、生产、生活,对山、水、林、田、路、村庄进行系统性综合治理;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运用PPP等模式,引入国企和社会资本参与流域治理,推动项目提速增效;做足水文章,推进南平全域旅游,融入朱子文化、茶酒文化、建盏文化等,增强闽北旅游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带动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