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内流传着致富的故事,是支撑很多网络写手的动力,就像是一碗励志鸡汤,一直温暖着很多人的写作梦想。人们不禁有疑问,这些传闻到底只是励志故事,还是真的含金量很高的成功学?处于顶端的网络作家,他们的生活会是怎样?(《中国青年报》)
日均更新量超过1.5亿字,各层次写作者超过1300万,用户规模1.5亿。从数字上不难看出如今网络文学的火爆程度。而在此基础之上,网络文学提供了大量的原创IP,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铺天盖地。有人说,我们的大众文化正处于被由“网络文学 ”所主导的网络文艺逐渐接管的时代。
在中国各种类型的大众文艺样式中,网络文学率先走出国门,以其独特的娱乐性受到海外读者的热捧。中国网络文学有着庞大的体量,汇聚着年轻一代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处于从青年亚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的关键时期,受到了官方的高度重视,5年来中国作协吸收165名网络作家入会就是明证。而随着影视市场不断扩容,大量新兴资本介入,也使得网络文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各种改编迅速上马,网络文学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但网络文学毕竟经历过漫长的“野蛮生长”阶段,确实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文学网站之间竞争激烈,相互攻击、内耗不断,有时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跟风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作品同质化状况严重;工作室转包的经营模式,平台常见的“霸王条款”,都让处于生产链底端的原创作者们处境艰难。
相较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在类型上是全新的,它张扬着年轻一代的个性需求,体现着成长于草根之中的民间智慧。网络小说文字量巨大,更新速度极快,因此文字水平参差不齐,而网络小说的读者主要是青少年群体,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并不具备成熟的判断力。所以,对网络文学的批评不能从传统的文学中抽取审美教条,也不能将通俗作为网络文学的识别指标。要顺势而为,要放下身段,给予更多尊重,也要加入更多社会化的考量因素。
网络文学对我国文化生态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尤其需要作者们在价值观表达上严格要求自己,贯彻底线意识。一方面对于低俗内容要形成抵制的共识,另一方面要有对网络文学进行“提纯”的文化自觉。如同其他文艺类型一样,网络文学要有底线,才有百花齐放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