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4月2日讯(通讯员陈敏)湖里区不断深化道德模范培育体制机制建设,崇德向善蔚然成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截止目前,湖里区共涌现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85名,其中全国级14人、省级11人、市级11人、区级49人。仅2017年,就有3名好人荣获国家级荣誉:游文晃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赵亚娟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谢志刚被授予“中国好人”称号。
一是注重真实感人,实施道德典型培育工程。大力倡导学雷锋做好事,讲文明树新风,建立健全学雷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制定帮扶礼遇道德模范实施办法,积极营造崇德向善氛围。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通过各街道、各系统自下而上层层推荐,推出事迹突出、群众公认、典型性强的道德模范,使推荐评选成为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载体。持续扩大“好人”评选面,广泛发动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社区干部职工参与好人挖掘活动,对积极培养身边好人、入选各级好人数量多的单位在文明单位晋级时予以加分考虑,通过一系列道德典型的选树活动,成功推出一批深受群众拥戴、可亲、可信、可学的道德模范。
二是注重精准暖心,实施道德楷模帮扶工程。建立道德模范基础信息库,实现区、街、居三级数据库统一共享、规范管理,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人员信息、基础数据每季度更新,准确掌握道德模范的个人及家庭情况,为精准帮扶奠定基础。将帮扶慰问经费列入预算,建立困难道德模范定期走访慰问、贫困道德模范长期定额补助、特困道德模范一次性救助关怀机制。区委书记等区领导每年坚持带队慰问困难道德模范,及时送上组织关怀。结合小区党建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将帮扶支持道德模范纳入工作范畴,延伸了帮扶触角。注重协调辖区各类资源,及时解决道德模范遇到的特殊困难,形成“你给他人送温暖,组织为你当靠山”的良好氛围,达到了“帮助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
三是注重信息支撑,实施道德楷模正能量放大工程。与厦门日报、海西晨报等4家纸媒和东南网等多家新媒体建立长期联系,依托各部门、各街道建立110余个官方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矩阵,广泛宣传先进人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的事迹,形成区、街、社区三级联动的呼应效应,使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深入人心,使典型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编印出版《身边的感动》、《“活雷锋”就在身边》等书籍,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基层巡讲活动,采取报告会、演讲、座谈、论坛、对话等形式,与广大干部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面对面交流,在全社会营造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湖里区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