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祥平凤岗恢复民俗第八年 甜粿总重超1400斤
http://wmf.fjsen.com 2018-02-26 11:39:32 黄文水 来源:厦门网

  甜粿上的篆字:丁、财、贵、寿

  -大笼甜粿十分壮观,堪称闽南一绝。

厦门网讯 (文/图 厦门晚报 记者 黄文水 通讯员 叶竞贤黄秀萍)一年一惊艳,一年好运来。昨天是农历正月初九,祥平街道凤岗社区的岗头大笼甜粿又一次毫无悬念成为同安关注的焦点。今年是岗头大笼甜粿敬天公民俗恢复的第八个年头,堪称“闽南一绝”的祥平“岗头大笼甜粿手工制作技艺”已成为市级非遗项目,现筹备申报省级非遗项目。

【制作】

共45人参与制作 12个小时才蒸好

昨天一早,同安祥平街道凤岗社区岗头里洪氏宗祠大门两侧,两柱高达1.3米、重达700多斤的大笼甜粿亮相了,甜粿总重超过1400斤,“只要有农历正月初九,我们就有蒸不完的大笼甜粿,一年更比一年高。”凤岗社区老人协会会长洪振宗说,相比8年前,今年的大笼甜粿更大更高了,制作技艺也更加娴熟。

8年前,本报以《祈福甜粿一个700多斤,消失60年的民俗同安重现》为题,独家报道岗头制作大笼甜粿民俗的恢复,该民俗最早可追溯至清朝早期。经本报连续多年报道,该民俗知名度逐年提升,2013年,“岗头大笼甜粿手工制作技艺”正式入选市级“非遗”名录。同安区文化馆介绍,岗头大笼甜粿十分壮观,蒸做一笼需要糯米粉432斤,蔗糖近300斤,加水蒸熟后,一柱大笼甜粿重量就达到700多斤,每年蒸做两柱共1400多斤。

洪振宗介绍,刚恢复民俗第一年,需要30多名壮汉,用4口大鼎,8个大蒸笼同时开蒸,蒸了13个小时。今年共有45个人参与制作,每个流程都有专人记录,从今年农历初二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蒸了12个小时才蒸好。蒸好的大笼甜粿在模板内经过数日的塑形,在正月初九这一天敬天公祈福、祈好运。

【专家】

建议在公园立雕塑 可考虑申报吉尼斯

昨天上午,祥平街道专门在凤岗社区召开了“岗头大笼甜粿”非遗项目传承发展的专题座谈会,专家们纷纷为大笼甜粿的传承与发展支招。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组长、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陈耕到现场看大笼甜粿已有三年时间,“这个民俗传承得很好,传承非遗文化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创造性转化,也要创新性发展。”陈耕说,首先要对岗头大笼甜粿的文象进行阐释、解读,比如大笼甜粿上的“花瓶”象征着“平安”,老祖宗还留下了很多图案和文字,比如“丁财贵寿”等篆书文字等,需要充分地挖掘。

厦门文史专家颜立水建议,挖掘文化内涵的同时,可考虑在祥平街道的卢戆章公园内,设置大笼甜粿的大型立体雕塑,或者文化浮雕等,使其传播更为广泛。据了解,目前祥平街道已酝酿建设“非遗”展示公园,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

多年来,厦门市文化馆副馆长苏华琦也关注祥平大笼甜粿非遗民俗的传承,他说,大笼甜粿“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要充分地研究其来龙去脉,制作方法上形成一套标准的规范。今后还可考虑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让大笼甜粿“走出去”。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