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受热捧源于审美理性
http://wmf.fjsen.com 2018-02-12 11:34:05 闻闽 来源:泉州文明网

2017年,国产纪录片爆款频出,成绩颇为亮眼。《二十二》口碑票房双丰收,《本草中华》、《零零后》、《寻找手艺》等也引发热议。2018年开年,《如果国宝会说话》、《极地》、《了不起的匠人3》等继续发力,迎来新一轮纪录片热。从冷门小众到备受追捧,纪录片如何逐渐走红?(1月23日 《中国新闻网》)

纪录片向来是以资料翔实、内容厚实、表达严实见长,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严谨性和专业性,过去往往被认为是曲高和寡、枯燥乏味的小众艺术,不少热衷于追逐新鲜有趣、活泼有味的年轻人更是敬而远之。可如今掀起的一股国产纪录片热,不但打破了昔日常规,而且颠覆了传统认知,原来纪录片也可以这样接地气,青年群体也可以成为纪录片的忠诚拥趸。

纪录片由冷转热固然有其内在的规律,但年轻人追捧纪录片的背后,更清晰地显露出艺术初心和欣赏理性的双重回归,是艺术内容、表现形式与观众审美、欣赏兴趣相向而行的结果。

艺术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人民性,引领社会主流和时代风尚,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纪录片同样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扎根人民、贴近人民、走进人民群众的内心。梳理近来热播的纪录片,以及观众反应、专家评价,大家不难发现,诸如《零零后》《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等,注重创新形式和表达方式,进而更切合公众欣赏习惯和诉求,因而,越来越为大家喜闻乐见。比如,《如果国宝会说话》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国宝故事,文案简洁,解说俏皮,做到了严肃活泼的统一,自然接地气、有亲和力。节目一改以往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叙事格局,以零星、精细的短、平、快篇幅呈现给观众。

纪录片由冷转热,优化内容、创新形式是一个关键因素,观众欣赏、审美趋于理性,也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原因。互联网传播初级阶段人们热衷猎奇、跟风鸡汤的热情渐渐降温,越来越侧重于有意义、有价值、实用性、有益性信息的接受,更加注重充电、益智、积累,而纪录片的创新传播正满足了大家开阔眼界、补充知识、增进教益的诉求,自然越来越受到更多不同阶层特别是广大年轻人的热捧,进而也达成了越发喜人的双赢格局。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