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古村镇大会向外界透露,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同时,随着数量上的持续减少,一些打着旅游旗号的古村落迅速发展,游人如织,商业化日趋严重,与此同时,乡村振兴的背后,是同质化发展带来的“千村一面”,这不仅不是一种保护,反而是一种过度性的开发。
避免跟风才能体现古村特色。随着一些古村落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旅游效益,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的古村落并不是静下心来寻找自己的特色,扬长避短,而是采取了“千村一面”“千村一味”的复制模式,于是,很多游人发现,这些看似形形色色的古村落,吃的一样的味道,建的同样的房子,演着同样的故事,使乡村游缺少特色。
文明是趋同的,文化是求异的。保护古村落就应少走“复制粘贴”之路,要充分挖掘古村落背后的厚重文化。乡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古村落更是一幅幅散落在大地上的大大小小的山水画,它们或温婉、或豪放、或古朴、或端庄,每一个古村落都是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文化的生动注脚,都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最好见证。若是从南到北,不过就是吃喝一条街的乡村游,那么对于人们而言,如何能打到那隐藏在心底的文化乡愁。离开了乡村,不仅仅离开了故地,而是离开那种厚重的文化归属感,多在挖掘本地厚重文化上做文章,才能满足人们对古村落的文化需求。
时下,很多乡村通过乡村旅游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那种将古村落开发成旅游度假地、农家乐等实现“再生”与“活化”并不可取。这些商业性旅游开发把城市的快捷文化带到了古村落,但与此同时,较为完整的古村落原生文化正逐渐消失。当修好了路,人们进来了,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建筑,却并没有留下古村落原先的特色。
保护古村落要避免“千村一面”,重在维护和传承好古村落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