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莆田 百花齐放竞芳菲
http://wmf.fjsen.com 2018-01-11 09:42:12 林爱玲 来源:东南网

薪火相承 绘好景

2017年是全国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第一年,为积极响应“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指示精神,莆田全市上下举办了各类型活动以接续文化薪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6月,民间剪纸艺术家丁玉娇、郭应楠等走进莆田市麟峰小学五年9班,向63位同学普及剪纸文化;民间艺人木偶栋和他的木偶剧团,向该校四年级学生现场表演了一场《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民间泥塑艺人潘银花手把手教同学泥塑技艺……

“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更成规模的当属“莆仙戏进校园”。实验小学是莆仙戏保护的“一方小沃土”,每周五上午第三节的莆仙戏社团活动,每星期的“莆仙戏乡土教学课”,每学期的“莆仙戏大合唱”“班班有歌声”等活动,让小学生人人会唱莆仙戏,人人爱上莆仙戏。75岁的莆仙戏老艺人祁玉卿,是市实验小学特聘的莆仙戏指导老师。退休20多年后,她重新走进了课堂,她说:“随着时代的变迁,莆仙戏一度显现式微趋势,但在这些孩子身上,我感受到了莆仙戏薪火相传的希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让莆田市实验小学师生受益匪浅。学校排演的莆仙戏《上学路上》获莆田市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一等奖。近日,莆田市实验小学还和莆田第十二中学一起入选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为强化人才培养,莆田市建立“名家传戏——莆仙戏名家收徒传艺”老中青三代传承机制,举办莆田市第一届“梅妃杯”莆仙戏青年演员比赛和莆仙戏“薪火相传”新老艺人专场演出活动。抢救重要的戏曲文献资料,完善戏曲教学模本,2017年完成莆仙戏1080题曲牌唱段和录制400多套莆仙戏传统锣鼓经活态表演文案的前期工作。

双轮驱动 创新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而其最终目标是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精神食粮。

近年来,莆田市系统梳理科举文化、妈祖文化、南少林禅武文化、九仙祈梦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莆仙戏曲文化等特色传统文化,积极将地方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形成了莆田木雕、古典工艺家具、金银珠宝首饰、工艺油画、妈祖文化旅游等五大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品牌。文化产业已成为莆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挥着日益强劲的带动辐射作用。

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作为城市三大文化前沿阵地,承载着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重任。“今年元旦当天,市博物馆正式开馆,人流量达2.63万人次,平时日均人流量在3000到5000人次,节假日保持在1.6万到2.6万人次。”莆田市博物馆馆长游国鹏向记者介绍。

元旦期间与莆田市博物馆一同精彩亮相的还有四只俏皮可爱的吉祥物——“莆甜甜”,这是由莆田的四大名果荔枝、文旦柚、枇杷、龙眼衍生出的四款甜力十足的卡通形象。2017年5月,第十二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上,木雕妈祖、石雕妈祖、铜雕妈祖、白瓷妈祖、珐琅妈祖等,大师们通过不同的技法、材料设计制作妈祖工艺品,尽展妈祖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还有动漫妈祖手机壳、Q版妈祖枕头、卡通妈祖钱包、妈祖剪纸等文创产品让“妈祖”形象活起来。

莆田还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连续11年组织文化企业参加深圳(国际)文博会,参展规模、交易总额、金奖数量和获奖总数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优秀文化的传播需要广泛的受众群体,文化产业的属性也决定了拥有大量的受众是其发展的重要条件。让优秀文化进入百姓生活,并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关乎文化产业的产业效益,更是其社会效益的重要体现。让这些带着莆田特色的文化走向大众,正是文化产业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也是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