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温暖你我的平凡人
http://wmf.fjsen.com 2017-12-28 08:42:09 张颖 来源:东南网

  每个参加联欢会的孩子都能拿到省助困公益协会志愿者精心包扎的礼物。

  看到礼物,孩子们笑得可开心了。

  地铁工作人员帮助残疾人进车厢。

  简单助学志愿者下乡走访,和受助家庭进行交流。

  邀请盲人朋友体验智能导盲杖,提出改进意见。

东南网12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他们也许很平凡,很普通,甚至可以说很草根。

然而,正是他们,用最朴实的感情和举动,在2017年的年历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年,记者回顾起采访他们的点点滴滴,有一种感动在心头。

这一年,因为他们,我们伴随着温暖与感动走过。

省助困公益协会:让支持更有温度

夜幕降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童血液科病房里欢声笑语一片。科室李健主任、陈再生主任,桥亭冰清玉洁基金的代表林冰清带领着福建省助困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给躺在病床上的白血病儿童送去祝福和礼物。

当小朋友们领到节日礼物,无法参加联欢的遗憾和低落情绪立刻被惊喜淹没。一个小朋友还拉着林冰清的手说:“姐姐,你好漂亮,你明天还会来看我么?”

林冰清十年前也曾是白血病患者,幸运的是,她康复了。

“我在住院时候,也曾有一个惊喜‘老爷爷’出现在病房里,给我和病友们送来礼物。我也想给其他孩子带去和我当时一样的快乐!”怀着这样的梦想,林冰清八年来一直坚持公益,“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关注到这群特殊的小朋友们,知道社会上还有很多关心他们的群体!”

24日下午,在协和医院的学术报告厅还举办了病房教室“联欢会”。联欢会得到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福州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桥亭冰清玉洁基金、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鼓楼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支持。当天到场了100组白血病儿童家庭,倾情献上了歌曲独唱、家庭合唱、钢琴独奏、讲故事、滑稽剧等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同时穿插了多种游戏互动环节,气氛热烈,“暖”意十足。

“我们希望小朋友们平平安安,早日康复,也要感谢所有一起努力的爱心人士!”省助困公益协会秘书长林斌说道。

2016年5月,福建省助困公益协会、福建日报社经济文教部联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童血液科舒缓治疗团队发起针对白血病患儿家庭的“病房教室”公益项目。经过一年多的运营,作为爱心和资源汇聚的平台,“病房教室”项目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今年3月,省委统战部机关团委携手福建日报社经济文教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发动新社会阶层人士读书班学员、省直统战系统青年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企业,联合发起的“关爱白血病儿童公益骑行活动”。通过骑行募捐、实地募捐和网络募捐相结合的形式,本次活动共募得善款42488元,全部捐赠给 “病房教室”公益项目。

4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在福州设立了“919(福州)儿童舒缓疗护项目”,为病房教室的持续运营发展注入了更强大的支持。8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省助困公益协会还共同发起“百童计划”公益项目。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向该项目捐赠100万元,计划救助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治疗的100名贫困白血病患儿,每名患儿可根据项目规则申请1万元医疗补助。

目前“病房教室”不仅有了新家,而且配备了专业医务社工,课程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中,临终关怀的探索正在起步。(详见本报2017年11月23日10版《给小白们提供更有温度的专业支持》)。

不仅是欢乐和祝愿,更是信心和支持,来年我们的爱还会继续。

小善公益:让公共设施更有善意

24日,福州市小善公益服务中心志愿者带领两名残障人士坐着轮椅对福州地铁一号线进行第二次无障碍出行测评,希望通过切身体验给福州地铁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今年年初福州地铁一号线正式通车,本报记者跟随福州小善公益志愿者带着一对盲人夫妇乘坐福州地铁,发现无障碍设施目前还有不少“障碍”,并且提出了盲道设计、盲文提示和语音播报等方面的改进建议。(详见本报2017年1月10日5版《盲人独自坐地铁,目前有点难》)。

小善公益负责人郭兵表示,无障碍测评只是一种文明倡导方式,旨在通过轮椅体验老人、伤者、残障者、孩子、孕妇、携重行李者等行动不便者在使用公共设施的场景,并客观记录,提醒设计与决策者,方便弱势群体使用的公共环境,更适用健全人。

第二次测评,他们选择了东街口、三叉街、上滕、树兜4个地铁站。他们发现上滕站没有无障碍电梯,最后只能通过114求助工作人员。经询问了解,福州地铁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均未接受过助残助老培训,于是小善公益志愿服务培训师现场指导地铁工作人员用安全省力的实用技巧帮助两位轮椅使用者顺利上车。

根据体验观察结果,他们对地铁公共设施建设提出了建议:每个站点的卫生间应按比例配置一些低位小便器,以方便小孩及不同身高者。增设婴儿护理台,方便年轻妈妈为孩子换尿布等;目前地铁每站仅设置一台升降电梯,建议今后开通的地铁站增设电梯、升降平台以服务不同人群;盲文指示牌须经盲文专业人士核对确认后再投入使用,尽量不要成为摆设,如在楼梯扶手处可以注明盲文,对照说明此梯通往某某地标……

郭兵表示:“大家都已看到福州地铁对无障碍设施的投入,既已投入,那设施是否能用、好用,更应该不断通过实践检验并加以改进,我们的测评希望能提供有用的参考。如果需要,小善公益服务中心还愿意免费为福州地铁培训1000名工作人员及志愿者。”

作为助残公益组织,福州小善公益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实现真正的无障碍。面向盲人群体,他们大胆发声,让社会大众了解盲人,更好地帮助他们融入主流社会。他们推出全国第一份盲文菜单,第一部盲人志愿服务培训短片,举办交换“视”界社区棋王争霸赛,让明眼象棋爱好者戴上眼罩,和盲人朋友一起开展中国象棋比赛;他们还带领志愿者一起上街调研绘制无障碍爱心地图,目前2017友善空间无障碍地图银行窗口版正在最后的内部测试中,即将面世;有感于老年人容易走失孤立无援的情况,他们制作“小善平安福”二维码防走失身份牌,向智障人士和失智老人免费发放,倡议大家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简单助学:让爱更有持续度

临近年末,福建省简单助学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按照原计划下乡。12月23日—24日,各组人马分别到闽侯、福清、永泰、柘荣、建瓯、屏南、福安、浦城和寿宁等地走访了65户贫困户,发放生活补助款。

截至12月中旬,仅仅基本生活补助项目,简单助学志愿者超过1000人次下乡182次,在全省各地150个乡镇走访看望1205人,直接入户发款139.46万元。

这一年来,这些志愿者的总服务时间约1.6万小时。

除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的孩子们进行资助之外,他们还对高中生(含中职生)和大学生进行资助。“今年有288人次的高中阶段学生获得了68.65万元的资助,61名大学生获得33.6万元的资助。

福建省简单助学公益协会明年将走入第15个年头,2017年度协会的募款下降40万元。”今年我们调整运作模式,特别是放弃了传统型‘结对捐助’。”会长郑斌对于收缩心中有数,“人手也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开展。”

除了传统的资助,今年简单助学也对医疗救助项目投入了一定的精力,截至目前,简单助学医疗救助共资助10人12万元。7月,他们启动了针对脊柱弯曲的两名女童舒怡和陈敏的救助,为她们募集手术款,希望帮助她们直立行走。两个女孩的境况甚至引起了省外爱心人士的关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联系了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博士,亲自主刀为舒怡做矫正手术。(详见本报2017年7月6日10版《用爱,为她们撑起挺直的人生》)

随着受资助的孩子日渐长大,初三后孩子的跟踪支持怎么做。目前简单助学正在进行相关数据收集整理。“我们在完善所有受助孩子及其家庭资讯,建档立卡,精准识别,也能保持更好的沟通和追踪。初三后的教育保障会是明年的工作重心之一。”郑斌说道,“如果我们做不到‘进球者’,那就扮演好‘传球人’。”

福大助残创业中心:让创业更有力度

2017年底,福州大学公益助残创业实践中心开通了“创业百问”微信公众号,主要受众对象是大学生群体和高校教师,还有一些创业刚刚起步的人士。就在12月23日,中心度过了一周岁生日。“创业百问”微信公众号的诞生,正是他们面向大众的公益回馈之举。

福州大学公益助残创业实践中心是依托在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的大学生创业平台,继2016年发明能让听障语障人士“能听能说”的社交手套之后,2017年他们再度研发出方便盲人朋友出行的新型智能导盲杖,在福建高校公益助残创新创业领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本报对他们的创业故事进行了报道(详见本报2017年1月25日5版《公益小创业,社会大担当》)。

在文章见报后,福州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主动上门商谈合作。2017年6月,他们与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在包含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专业培训、辅具研发成果转化、技术交流等诸多方面开展合作。他们的合作开创了残疾人辅具工作政府与高校合作的先河,打开一扇门,集合各方力量,探索合作机制,以便更好地提升残疾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对于这次的合作,本报也进行了追踪报道(详见本报2017年6月6日5版《社会参与,一起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年来,福州大学公益助残创业实践中心在社会企业人士的爱心帮助与资金支持下,继续专注研发帮扶残疾人、孤寡(空巢)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智能辅具产品,形成能满足帮扶对象基本需求的系列产品。与此同时,根据帮扶对象的需求开展个性定制业务,推进产品高度集成,更加轻便化、多功能化,也是他们助推残疾人辅具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切实之举。

问起开设“创业百问”的初衷,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陈俊老师坦言,这是他和他指导的创业团队——“Forever Young”团队的创业心得。“近20年来,我一直在亲身实践和思考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创业尝试,与学生的朝夕相处,我对大学生创业有更深的领悟,更了解大学生在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希望通过这个公号能帮助学生解决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

没有一大段创业导师或者成功人士等大咖的抽象难懂的理论,而是先让大家消化能听懂的东西。陈俊老师和他的团队在“创业百问”晒出了“干货”。截至目前,“创业百问”公号已经做了22问,针对创业者初期可能遇到的困惑,设想了一些问题并进行解答。

引导鼓励广大有志投身创业的青年,帮助他们理性思考创业之路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应对创业初期亟待克服的瓶颈。“与此同时依托中心,我们还希望带动创业的弄潮儿们将创业精神应用和服务于社会领域,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陈俊对未来充满希望。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