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照虬城
http://wmf.fjsen.com 2017-12-03 08:08:22 方炜杭 林宇熙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12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林宇熙 通讯员 肖首洲)站在淘金山山顶俯瞰沙县县城,沙溪绕城而过,一个河清景美的闽中小城尽收眼底。

  自古有“虬城”之称的沙县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始终牢记“为民创城,创城惠民”理念,在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县城”后,于2015年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今年11月17日,沙县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7万沙县儿女以更昂扬的精气神迈向新时代。

  创城为民 常态管理

  5个月前,走过100米的盐仓街,市民往往要花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而现在只要1分钟。

  盐仓街位于沙县城区中心。上世纪90年代初旧城改造时,不少居民搬迁到附近,逐渐自发形成一个临时市场。违建面积达1200平方米,既给群众出行添堵,又危及消防安全,但多次治理收效甚微。

  从群众呼声最大的问题改起。沙县以创城工作为载体,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向痛点开刀、向难点宣战。

  盐仓街终于恢复秩序,可治城“突击战”如何变成“持久战”?常态化管理制度也很快建立起来——对易反弹的路段实行定岗定人。紧接着,沙县用“绣花功”将城区划成32个片区192个网格路段,实行县领导、部门单位挂包责任制。

  “牛皮癣”也曾是一大顽疾。沙县为此在3年前就引进专业公司,还针对小广告的材质和颜色研发出不同的处理方法,去年清理小广告高达15万张,可依然屡禁不止。

  广泛听取民意后,发现家政服务、商家招聘等信息市场需求旺盛。4月起,沙县转变思路,陆续增设20个便民信息栏,问题迎刃而解。

  创城过程也是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的过程。近5年来,沙县每年超过70%的财政支出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累计投入65亿元,办成66件民生实事。现在,市民出门10分钟就能到公园,金陵南路等一批多年断头路被打通……

  传播文明 人人参与

  听民、靠民、为民,赢得沙县群众的拥护和参与,人人成了文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86岁的高庭乐家住县城林业车队宿舍,退休后,他跟风在家门口搭了个鸡棚养鸡。看到身边环境的变化,他毅然主动拆除鸡棚,还当起创城“志愿兵”,从退休金里掏出1000多元修补家门口的小路。受他影响,小区居民纷纷主动拆除违建40余处。

  有4000名流动人口的长富社区借势用力,发动辖区内处于长期失管状态的“龙湖天城”的热心居民和小区物业,携手重建家园。拆违建,改车位,免费开放地下停车场;菜地、家禽清理后,公共绿地上的花花草草回来了;电梯专人维护,监控设施全覆盖;元宵节猜灯谜,端午节包粽子,节日慰问孤寡老人,邻里重现浓浓人情味……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沙县已有志愿服务队153支,注册志愿者1.2万人,在社区、交通路口、公园等公共场所建立了便民志愿服务站,每年4万多人次参加学雷锋实践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上周末,沙县1500多名“微文明”志愿者分赴商场、公园、社区,对文明出行、路边小广告、楼道卫生等进行巡查,并拍照上传至社区微信平台,居民们纷纷点赞。

  文明新风,润物无声。沙县高桥镇安田村村民赖美英,无偿照顾和陪伴邻家阿婆杨箕娟10多年,赖美英与丈夫陆树城因此入选2017年福建“最美家庭”。通过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十佳好司机”“最美家庭”等系列评选,沙县涌现出一批身边的先进典型,1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9人荣登福建好人榜。

  “文明城市不是形象工程、权宜之计,而是民生之本、发展之要。沙县将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力争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沙县县委书记杨兴忠说。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