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湖里区创新“1322”垃圾分类工作法 点亮绿色生活
http://wmf.fjsen.com 2017-12-01 15:40:27 来源:厦门文明网

共同参与

因地制宜鼓励创新

掀起全民动手分类热潮

江头街道裕发花园小区的居民们,喜欢围在一台“神秘”的机器前,拿出智能手机,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过了一会儿,几张二维码贴纸被打印出来,他们赶紧拿上收好,有的则顺手贴到了垃圾袋上。原来,这正是江头街道参与研发的“绿色钱包”垃圾分类管理系统。通过“绿色钱包”,每名居民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分类是否正确,还能获得一定的积分来兑换礼品。

而在不远处的后埔社区,“房东责任制”成了“城中村”推广垃圾分类,激发居民热情的独特新方法。通过社区牵头,组织房东、二房东等,先对他们进行垃圾分类宣传。随后,在街道和社区的监督下,这些房东摇身一变,成为新的督导员志愿者。他们负责对各自范围内的租户进行监督,并为督导员的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支持。

真正的垃圾分类,不是自上而下的动员,而是实实在在的全民参与。湖里区各街道、各社区创新理念、创新方式,鼓励全民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在禾山社区东海山庄小区,热心居民学习掌握了垃圾分类知识,购置了不同的垃圾桶,并指导家人进行分类。邻里之间串门聊天的时候,他们就主动提起垃圾分类,随时随地进行宣传。而在翔鹭花城三期小区,一支由70多名热心主妇参与的“绿翔妈妈”志愿服务队,个个都是垃圾分类的行家里手,进行问卷调查、宣传分类知识、发放积分卡,哪怕忙到深夜,也是干劲十足。

此时此刻,35000多名志愿者,正在湖里区的各个小区忙碌,为垃圾分类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来自群众,又将先进的理念扩散到身边的居民中,将垃圾分类的种子播撒在人们心中。

回收转运

绘制“转运地图”

回收车定点定时停靠小区

“快到时间了,大家把桶搬出来,配合转运车!”早上8时30分,湖里街道南山路上,几辆垃圾转运车依次驶过。车辆每经过一个小区,督导员和志愿者就将垃圾桶推出来,迅速装进对应的转运车。几分钟后,转运车驶向下一个小区,刚才还很热闹的小区门口一下子恢复了平静。

事实上,为了让居民认真分类投放的垃圾有效转运、防止二次污染,湖里区引入国企承担转运工作,精心绘制“转运地图”,逐步建立起了“公交站点”式收运模式。每天早上,每条线路定点定时出发,就像公交车一样停靠在途经的小区。沿途小区的督导员可以根据计划时间推出垃圾桶配合转运,避免了“满街垃圾桶”和“转运车堵门”的情况。

那些难以放在桶里的大件垃圾去了哪里呢?在湖里钟宅清洁楼旁的厦门首座大件垃圾处理厂,“主角”是一台大功率的破碎机。转运车将大件垃圾运到厂区后,由工作人员将大件垃圾分批次放上运输带,运输带再把垃圾送入破碎机进行破碎。这套设备每小时可以处理60立方米的大件垃圾,日处理量在100吨左右,是大件垃圾的“好去处”。

更让湖里区居民津津乐道的是,各自街道、社区因地制宜自创了垃圾环保回收模式。禾山社区以联发欣悦园为试点,在小区的空余场地开设名为“一米菜园”的小种植园。这些小菜园由党员居民认领,使用环保方式进行种植、培育,可以让大家在劳动中感受到绿色能量的流转。而在殿前街道,党员带动居民一起动手,收集小区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餐前厨余垃圾,制作成绿色环保的酵素,餐后的剩菜剩饭则成了肥料,可供给小区绿化;他们还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引进“废品大叔”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通过线上预约线下投放,实现垃圾减量。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