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邓雪)47个美丽乡村,雨后春笋般地在南平建阳区涌现,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多年来,通过持续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中心村镇及重要流域沿线、重要区域周边村庄整治建设,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传承等手段,当地打造了一批精品村庄。
好生态,美生活
绿水青山是美丽乡村的标志。
近日,记者走进潭城街道上陈村,只见村道整洁,房前屋后种满小树,溪水绕村而过,老人们坐在亭子里休闲。过去,村民在屋后养鸡养鸭,臭味弥漫。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后,有专人清运垃圾,还聘请园林处的专业人员做好家门口的绿化。
建阳在各乡镇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推动万人保洁常态化,各村按每500人配备1名保洁员,要求每日清扫一次。一系列保洁措施改变了乡村卫生环境。
“我们坚持‘不砍树、不填塘’原则,根据农村的自然环境,建造一系列生态景观。”建阳区共建办副主任郑立志介绍。
秋千、鱼塘环绕的湿地公园,树林里的木栈道和凉亭……由于浓厚的乡土色彩、良好的生态环境,潭城街道溪源村被评为省生态文化村,村民表示“就像住在风景区里一样”。
共参与,建新村
美丽乡村是村民的家园,建设工作不能全凭政府部门说了算。
“我们召开村民大会,按照村民的意愿,创建符合本村发展的新农村。”崇雒乡上洋村党支部书记施建福说,上洋村建造的休闲亭、长廊等景观,全都是在村民的参与下建成的。为了全村的清洁卫生,村民主动打扫房前屋后,将散养的鸡鸭全部圈养起来,在自家门前栽花种藤。
溪源村发展乡村游以来,村民按照规划,纷纷加入到农家餐馆、标准化果蔬大棚、草莓采摘园、膨糕DIY产业发展中,为村里开设的乡愁馆捐赠旧农具,自发组成溪源村舞蹈队为游客们表演。经过全体村民的努力,村民收入逐年大幅度提高,目前年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2万元左右,摆脱了贫困村的阴影。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10-26移风易俗让乡村吹拂文明风
- 2016-10-26读懂“烟蒂换纸巾”中的文明因素
- 2016-10-26“好家风 网上行”汇聚文明力量
- 2016-10-26文明不能因个别污渍而一叶障目
- 2016-10-26连江县启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机制 全力推进文明创建
- 2016-10-26连江县启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机制 全力推进文明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