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厝营造:用闽南元素赋能乡村建设
记者手记>>>
乡建应坚持在地化
建设美丽乡村,再造农村风貌,已成为社会共识,并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实践着。但该怎样建,不少地方还处于迷茫当中。因此,我们不乏这样的乡建工程:流水线式的现代城市建筑被复制到乡村土地,整齐划一的风貌取代了错落有致的乡村风情;照搬徽派建筑、海派建筑等知名建筑模式,却在本土遭遇水土不服,更难逃山寨之嫌。我们的乡村在建设中日益丢失了性格。
任何简单的复制与照搬照抄,都是对乡村文化体系的破坏。一个村庄最弥足珍贵的资源,是其多年历史沉淀而产生的地域性格色彩,包括建筑文化、风俗习惯等。它们是稀缺的,又是独特的,理应在乡村建设中被发掘、认知、延续与传承。
当建设者在为新农村的发展路径头疼时,应该反思,并重新审视乡土,重新发现身边的美好,让乡村建设立足于本乡本土,尊重当地文化,坚持在地化,并从中寻求发展动力。
责任编辑:康金山 |
相关新闻
- 2016-06-14“广场舞实名制”让文明舞起来
- 2016-06-14构建文明社会需增强公共意识
- 2016-06-14反思“特殊情况”带来的不文明现象
- 2016-06-14以“好人书”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 2016-06-14莆田市秀屿区开展餐饮单位文明经营承诺签名活动
- 2016-06-14尤溪县第一中学组织开展“文明教育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