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印象 > 正文
大厝营造:用闽南元素赋能乡村建设
http://wmf.fjsen.com 2016-06-15 09:01:29 张辉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探寻闽南大厝的奥秘

大厝营造学社是4个中年老友邵龙泰、邵力中、杨琳、钱学群发起的雅集。他们都有着建筑与设计专业背景,因此雅集的主题常常聚焦闽南古建文化。

“我在闽南古厝里出生和长大。”今年46岁的邵龙泰对闽南传统建筑有着强烈的求知欲,“闽南大厝讲求中轴对称,飞檐斗拱,红砖红瓦,外观气势恢宏,有皇家建筑风范,而内部又有鲜明的等级秩序和礼仪规范,这在汉族民居中不多见。”

邵龙泰的朋友们,有着同样的好奇。2010年开始,他们启动了寻找闽南古厝的计划。

几年间,4人几乎把厦漳泉地区的古村落走了个遍。每到一处,他们敲开古厝大门,研究建筑制式,向当地老者讨教建筑文化、村庄历史文脉。几年的乡间调查革新了他们对闽南建筑文化的认知。

龙海东园镇埭尾村保存着规模庞大的古厝群,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的老建筑对装饰砖和承载砖不作区分;泉州的老厝留下了彩绘玻璃等西洋元素,这与早前泉州港的繁荣密不可分。

探寻过程,让4个人重新审视了闽南古厝当下的境遇。他们到访泉州杨阿苗故居时发现,这座名人故居因为年久失修,木构件残损不堪,屋顶常年漏雨。而这代表了大部分闽南古厝的遭遇。“文保单位尚且如此,更别说数量庞大的普通民居了。”邵龙泰说,不少闽南古厝早已人去楼空,缺少修缮资金,沦为旧农具、稻草、木材的仓库,虫蛀、白蚁、漏雨,隐患无穷。而古厝建造工艺,也随着匠人的老去,逐渐失传。

4人决定联合更多的闽南传统建筑爱好者,成立大厝营造学社,引导更多人关注并保护闽南古厝,并将闽南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建筑当中,传承发扬闽南建筑文化。

根据专业背景,4人各有分工。邵龙泰负责古厝保护与工艺传承,邵力中负责设计统筹,杨琳负责美学研究,钱学群则负责文献考据。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6-06-14“广场舞实名制”让文明舞起来
  • 2016-06-14构建文明社会需增强公共意识
  • 2016-06-14反思“特殊情况”带来的不文明现象
  • 2016-06-14以“好人书”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 2016-06-14莆田市秀屿区开展餐饮单位文明经营承诺签名活动
  • 2016-06-14尤溪县第一中学组织开展“文明教育月”活动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