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志愿者搀扶老人体检
涵江区医务工作志愿者们走进村居,为群众免费义诊送去健康。
涵江区志愿者走进福利院,为老人带去慰问和关爱。
文明风11月26日讯(通讯员 朱秀花)这里涌现了传递慈善正能量的“中国好人”吴丽君; 这里有全国第三、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林水英;这里有用真情和爱温暖他人的福建省“优秀志愿者”张菁,这里还有许许多多与人为善、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一位位志愿者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文明天空中散发出点点光和热,扮亮了水乡涵江璀璨的星空。
壮大队伍,铺就城乡有爱的’画卷”
志愿者,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有生力量;志愿服务,是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标尺。涵江区深耕以文明为本的内在美,积极培树“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也让志愿服务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近年来,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涵江区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学雷锋关爱行动”等品牌活动为载体,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努力推动志愿服务做到基层、社区和家庭,切实提升城市文明的道德内涵,让市民在文明创建中受益。
为了实现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常态化开展,2013年5月涵江区在全市第一家成立了志愿者协会,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培训、激励机制,完善网络招募注册的工作机制,多渠道开辟招募途径,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增强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责任意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涵江区的志愿者注册登记人数达1.6万人,志愿服务队有近百支,形成了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职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家庭志愿者、老年志愿者、扶残助残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科普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
在培树先进典型方面,涵江区涌现出一个个展现孝行义举、敬业奉献、无私无畏、诚信友爱、节俭养德精神品质的好人群体,默默传递着奉献友爱互助的正能量。涵江第一位入选“中国好人榜”的救人英雄黄绍塔,坚持好事天天做:利用在部队参军学到的急救技术,为体重90公斤左右的醉酒男子做人工呼吸;与消防官兵携手,冒着生命危险勇赴火场疏散被困人员;他还主动照顾生命临终的朋友,担任义务保洁员……他自建阵地,利用新媒体在网上传播精神文明,每天都及时更新“当代人民英雄黄绍塔”微博,宣传好人先进事迹,宣传见义勇为、遗体捐赠等善行义举。他的微博被“雷锋纪念馆”、“王进喜纪念馆”等官微关注,并进行互动。百度百科、好搜百科、互动百科等均收入“黄绍塔”词条。他的事迹还被选入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网站(精品教材)。
然而,黄绍塔仅仅是涵江众多好人群体中的一个生动诠释,目前涵江区已先后有30人入选“中国好人榜”,37人入选“福建好人榜”,“好人现象”层出不穷,也辐射着“好人效应”,激励着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制度护航,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在创建文明城市进程中,涵江区高度重视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在组织领导、深入宣传、典型树立、机制创建等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推动着社会志愿服务工作的常态化深入开展。
在组织领导方面,涵江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对各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建设、志愿者注册登记、志愿服务宣传发动、志愿服务投入、结对共建以及志愿服务成效进行常态汇报,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在深入挖掘和宣传典型方面,建立起完善的道德模范推荐机制,在群众身边寻找好人,用身边好人带动身边人。基层“推”。按照“身边好人”评选标准面向基层、面向普通百姓,采取自下而上评出“小区(村组)好人”、“社区(行政村)好人”、“街道(乡镇)好人”和“涵江区好人”的形式,积极推荐评选各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让“小人物”登上“大舞台”。媒体“报”。利用报刊、微信、网络等平台将好人推荐广而告之,并组织专人深入实际采写好人事迹。群众“找”。发动志愿者、舆情监督员、通讯员深入学习、社区、企业等地,发现好人线索,及时报送第一手的好人材料。层出不穷的道德模范典型,可信可亲可敬可学,让广大群众看到了“草根”群体的道德坚守,成为提升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水平的品牌。
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创建方面,涵江区将评选表彰优秀志愿者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选树一批志愿者、志愿者团队先进典型,在各期道德讲堂上进行表彰,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加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全国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者组织推荐展示活动。继续开展注册志愿者星级认证和表彰活动,探索志愿服务社会回馈机制,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网络,让市民享受到文明有序、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在营造氛围宣传引导方面,涵江区注重发挥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作用,开展微话题讨论,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服务理念,使志愿服务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和认同,形成“当志愿者光荣、做志愿者快乐”的价值导向。在涵江新闻网设立专题专栏持续宣传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公益广告,广泛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在学雷锋日、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纪念日,推出志愿服务专版,集中展示志愿服务成果;利用社区精神文明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在公共场所刊播和张贴志愿服务宣传和标语,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社会氛围。
创新载体,服务品牌成“城市名片”
无论寒冬酷暑,有困难的地方便会有志愿者的身影。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题,涵江的志愿者走进社区、工地、学校、进企业、军营、农村等地,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结对帮扶,义务为群众举办文艺演出、放映优秀电影、赠送春联年画等等,为困难群体开展送法律、送健康、送温暖、送科技、送文化等关爱和慰问活动上千场次。各志愿团队还走上街头,深入村居,开展文明劝导、文明出游、环保宣传、植树造林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各类志愿服务品牌逐渐树立,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一股浓郁的见贤思齐志愿服务的好风气。
“守望平安”行动由涵江区文明办联合交通部门,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期间,组织上千名志愿者,相继开展“快乐返乡”、“亲情暖心”、“美丽家园”、“平安守望”等志愿服务活动,为不熟悉电脑操作的在涵外来工办理网上订票业务,大力开展献亲情、助春运、美环境、送文体、保平安等活动,把志愿服务送到基层、做到社区、走进家庭。
“共享书香•爱心传递”捐书活动以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全区中小学生捐一份书香,留一份真情,为全区20个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和乡村少年宫捐赠课外书籍,变废为宝,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良好品质,增进学校、社区、家庭、未成年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吸引更多的中小学师生踊跃成为志愿者。
“网络文明传播”行动积极组织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利用各大知名网站,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积极引导网上言论,塑造正风正气,传播网络正能量。积极参与"道德讲堂"、"家规家训进万家"、"志愿服务"、"文明餐桌"、 "网上祭英烈"等多个专题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网络文明氛围。
为中高考考生提供服务的“爱心送考”活动,“社区志愿服务站”、“爱心小屋”、“爱心驿站”成员走进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聊天散心;倡导保护山川河流、植绿护绿的“志愿者在行动”等……这样的品牌项目在涵江不胜枚举,成为“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的具体表现,这些活动吸引众多市民纷纷参与,也成为涵江志愿服务的活动品牌。他们用平凡的奉献承载了大多数人的光荣与梦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文明、播撒爱心,已经成为涵江文明城市的响亮“名片”,在志愿服务中唱响一曲曲动人、有爱的文明乐章。(涵江区委文明办供稿)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11-26陈坝钦:反扒志愿者无私奉献
- 2015-11-25浦城志愿者QQ群 群众志愿者团体带来的一股暖流
- 2015-11-24永安:举办“理论+实操”大型系列志愿者培训班
- 2015-11-24禾缘社区小志愿者体验救援志愿队生活 救起轻生女
- 2015-11-24马尾举行青运会志愿者表彰仪式 42人受表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