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11月25日讯(通讯员 吴利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文明创建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志愿者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活跃在各大活动赛场与大街小巷的志愿者都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而他们的标准志愿者套装——马夹与印有志愿者字眼的鸭舌帽也成了最耀眼的“名片”。
志愿服务成为一种需求。战争年代,和平是人们的需求。饥荒年代,温饱是人们的需求。而在我们身处的这个年代,志愿也已经渐渐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心理需求。这一点,从近年来群众对志愿活动参与热情的高涨就不难看出。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存在,群众有从事志愿的需求,就应当引导创造出更多从事志愿活动的机会和岗位。而群众志愿者团体的成立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浦城县就有这么一个团队,浦城志愿者(QQ群),从2014年9月成立至今,仅仅是一年多的时间,浦城志愿者(QQ群)就从最初的10来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26人,发起组织志愿活动27次,帮助了许多生活贫苦,罹患重病的百姓。这对于一个偏远小城来说无疑使一个创举。
细查之下不难发现,近年来,各城市都纷纷涌现出了不少民间志愿者团体。他们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策划开展活动。他们开展的活动往往都不大,但开展的次数却不少。活动种类也往往更为多样,形式更加灵活。由于志愿者本身是群众的一员,志愿活动的开展也往往更贴近民生,引发的社会反响也更为深入。
信息化促使群众志愿者队伍规模化扩大。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的群体性连接变得越发紧密。以浦城志愿者(QQ群)为例,成员通过QQ群实现信息沟通,完成志愿活动的前期准备和后期分享。群成员也在Q群中寻找价值认同,并试图从中完成自己的部分人生定位。一年时间,从最初的十几人,变成500多人,浦城志愿者(QQ群)通过自身的平台搭建,成功规模化网罗了一大批想要从事公益事业的人群。通过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各地的志愿者队伍也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群众基础。
群众志愿者团体呈现集体性自觉。假如一个人想要从事志愿服务,那么他是名副其实的志愿者。假如一群人自觉呈现出从事志愿的兴趣,那么他们就是一股不容忽视的社会正能量。浦城志愿者(QQ群)中一开始仅有几个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但随着Q群人数的集聚上升,越来越多志愿者以此为阵地,热烈讨论公益,积极响应公益,并最终促成志愿活动,践行公益,这是志愿者的集体性自觉。
群众志愿者团体的自觉是一股社会暖流,政府引导予以积极的关注和引导。一方面要创造更好的条件,给予更多的帮助,鼓励其自我组织管理,自行开展志愿活动。另一方面要借鉴其活动开展经验,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管引导,发挥其更大的正能量。(浦城县委文明办供稿)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11-24永泰县举办2015年志愿服务工作骨干培训
- 2015-11-24永安:举办“骑乐无穷·志愿奉献”随手拍活动
- 2015-11-24禾缘社区小志愿者体验救援志愿队生活 救起轻生女
- 2015-11-19平潭开展“呵护特殊儿童”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