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要闻 > 正文
福建日报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特刊
http://wmf.fjsen.com 2015-09-02 21:24:4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大山里的集美学村

林生钟

“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寇侵入金门和厦门,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在家乡集美创办的学村,时常遭到日军炮击和飞机袭扰,学校师生危在旦夕。迫于形势,远在南洋的陈校主决定将学村各校迁往内地。1939年1月,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和高级农林职业学校、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辗转迁入大田,定名为“福建私立集美联合职业学校”。

大田位于闽中山区,崇山峻岭和茂密的植被利于躲避日寇侵扰。这里与战时省会永安仅一山之隔。山城是片光荣的红土地,1934年7月21日,红七军团抗日先遣队与掩护军团北上的红九军团一万余人,在军团长寻淮洲、罗炳辉等人的率领下,占领了县城,大田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占的第一座县城。

这是一段日渐远去却日益鲜亮的历史。时防日寇内侵,公路已全被破坏,学校设备、图书、生活用具,全靠师生肩挑手扛。于是从沿海到大田的崇山峻岭中,出现了一支背着行装,唱着抗战歌曲艰难跋涉的队伍。

学校的条件特别艰苦,学子们散布在山中的树林里自习。学校迁入后不久,日寇六架战机轰炸大田城,集美联校借住的文庙等处被炸,图书和仪器损毁殆尽。郊区玉田村民在乡贤的发动下,慷慨地腾出了范氏祖祠、龙兴殿、太保宫、观音堂等宗祠、庙宇和民居,供给学校办学。村民收起了祖宗的牌位,中断每年一度的祭祖活动,欣然接纳了内迁的集美联校,直至抗战胜利后学校回迁。

在迁驻玉田村的8年时间里,集美职校有14个班614名师生,大家和村民相濡以沫,亲如一家。玉田的乡亲们把集美学子当成自己的子女,帮学校劈柴、挑水、采药治病,大嫂们为学生缝补浆洗、端茶送药。师生们也把乡亲当亲人,农忙帮工、节日慰问。

联校被炸后,师生团结在一起掀起了抗日救亡高潮。制作各色小彩旗写上抗日标语,举行夜间火炬示威游行,还运用集会声讨和街头宣传、下乡演出、教唱歌曲、刷写标语、板报漫画、义卖义捐、编书出刊、签名宣誓、动员从军等多种形式,宣传抗日救国,褒奖抗战英烈的事迹。大家穿着草鞋,背着道具,顶着烈日,冒着风雨,从城里走到乡下,从县内走到县外去演出。为了适应战时需要,师生统一着制式服装,配设军事教员,开设抗战理论课和军事战术课,训练学生的侦查谍报、枪械使用、车马驾骑、单兵战术、捕俘格斗、化装、游泳等技能。

1940年3月,陈嘉庚率领“南侨慰问团”回国慰问抗战将士,访问了延安和重庆后,于同年11月回到故乡福建,专程来到玉田村视察集美学校。11月15日,陈嘉庚在欢迎大会上慷慨陈词,发表了题为《有枝才有花,有国才有家》的著名演讲,揭露日寇侵华暴行,号召团结抗战到底,盛赞延安丽日清风,勉励集美学子读书报国。

大田集美航海学校在内陆山区坚持办学。师生们在深山里自己编教材,在均溪河边搭高台练跳水,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枝独秀,战后成了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航运公司的骨干,一些人担任了万吨远洋轮的船长。

抗战胜利后,校友叶惟奏从日寇手中接收金门,担任金门县的首任县长;庄纡出任台湾高级农业专员,率大田集美高职农校大批毕业生到台参加光复接收工作和经济建设。解放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第二军分区首任司令员、永安地区首任专员的林志群,在校就读期间已经担任了中共地下党大田县委第一区委书记兼集美职校党总支书记;新中国的首任国家篮球队队长黄柏龄,享有“球坛宿将,诗坛奇才”之雅称……大田集美职校人才济济,被外界誉为抗战时期的福建“西南联大”。

嘉庚先生的长孙陈立人称,这段历史铭记着陈嘉庚先生的胸怀与足迹,记载着福建人民在民族危难时刻的抗争与觉醒,记录着集美大学、集美航海学院、集美水产学院、集美轻工业学校等曾经的苦难与坚韧,讲述着集美职校人与大田人携手共克时艰、共铸辉煌的风范。

在集美职校的旧址上,陈嘉庚铜像拄着拐杖昂首挺胸。先生风尘仆仆、目光炯炯,玉田“第二集美学村”从此回荡起琅琅书声。铭记一段历史,抗日救亡的故事在山城的天空永远闪亮。

首页 上一页 [1] [...]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5-09-02鲤城区委书记带队开展抗战老干部及遗属慰问活动
  • 2015-09-02三明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法作品展
  • 2015-09-02大田公布首批抗战纪念设施及遗址名录 共21处
  • 2015-09-02抗战老兵盛玉祥:孤身一人甩掉十多名日军还开枪击中一个
  • 2015-09-02“收我山河”题刻铭记抗战史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