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红色记忆—红色人物 > 正文
“收我山河”题刻铭记抗战史
http://wmf.fjsen.com 2015-09-02 15:28:32 吴伟锋 来源:湄洲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涵江区新县镇文笔峰上的“收我山河”石刻,再次引起关注。这是日本侵华的有力佐证,也是福建军民奋勇抗战的铁证,彰显着抗战志向和决心,如今依然传递着爱国正能量。

记者看到,“收我山河”4个大字为行书题刻,字幅高150厘米、长450厘米,上款写着“民国三十年”,下款写着“黄珍吾”。当地上了年纪的村民说,这是爱国将军黄珍吾在抗日战争时期题的字,每次读起来都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记者查询史料记载得知,黄珍吾于1900年出生,原名宝循,广东文昌人,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步科学习,毕业后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的战斗,在惠州战役中任第四团第一营代理营长。北伐战争期间,历任步兵团长、宪兵团长、师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第七期政治部主任兼代理教育长。1934年赴兰州任新编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兼西北日报社社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代理副总队长、福建省保安处处长、警官训练所所长、闽海守备指挥官、青年军第二零八师师长等职。1945年3月8日任少将。日本投降后,任青年军副军长、整编第二十三军军长等职。后赴台湾,历任宪兵司令、台北卫戍司令官、中将军衔,1962年退役,1969年11月5日病故。他还曾著有关闽中亲身经历的书籍等。

昨日,记者就黄珍吾抗战题字的历史背景,采访了莆田文史专家黄国华。他介绍,他在早几年编写的《千年文化古村——永远的黄巷》一书,收入了2幅黄珍吾题写的“收我山河”的字。其中一幅就是新县文笔峰上的石刻,另一幅是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黄氏黄冈祠堂壁上的石刻。

黄国华说,根据考证,黄珍吾为入莆黄氏岸公后裔,其祖辈于明末清初从莆田迁到文昌县。上世纪30年代抗战时期,时任福建省保安处处长的黄珍吾来莆田祭祖,在黄霞村留下了“收我山河”手迹,表达抗日救国的决心。而黄珍吾题写新县镇文笔峰石刻的历史背景是,1941年5月,福州市及连江、长乐、福清等县相继沦陷,福建省政府已先期内迁永安县。在省保安司令部及人民抗敌自卫团任军职的黄珍吾率部队撤退至新县,在这里设前线指挥部,指挥抗日游击战争,直至当年9月份日军撤出闽江口为止。故其题刻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黄珍吾毕生廉洁,他在自传中写道:“生活虽有不济,然余不以为忧,盖有国家,始有个人,只要建国成功,个人何忧乎衣食,假若革命失败,国且亡,生命且不保,何贵乎个人及家庭幸福?余之生命意识如此,致自献身革命以来,只问工作,不问生活,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立身处世,一秉领袖昭示,作为规范,奉公守法,廉洁自持,舍己为人,公而忘私,数十年如一日,莫敢稍存自欺。”

记者还查阅了黄珍吾侄儿黄浩良写的追忆黄珍吾的《一颗永不没落的彗星》一文。黄浩良在文中说,伯父曾担任地方大员,“权势在握,但从不利用职权,公款私用或求田问舍。如在福建保安处长任内,公私分明,出差不接受招待,分毫不苟,离职时身上只有18元光洋”。

图①:黄珍吾身着戎装照。
 图②:新县文笔峰上的黄珍吾手迹,记载了其不屈抗战征程。
 图③:国欢黄氏黄冈祠堂壁上的黄珍吾手迹,抒发了其抗日救国的情怀。

责任编辑:王超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