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是最好的方法
1996年,尤溪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之时,张海娟与其他三位老师一同被分配到这里,承担起学校的所有教学工作。
很快,张海娟发现特教与普通教育大不相同: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有人无法领略七彩斑斓的世界,有人无法聆听跳动音符发出的美妙之声,有人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人智商停滞不前……
普通孩子教一遍就会的东西,特校的孩子可能教了百遍、千遍还是不会。怎么办?老师们想出了“凑字法”,如:“陈”字,先教数字“1”和“3”,变成了“阝”,再教“七”和“小”,变成“东”,再凑起来成了“陈”字。
手把手地教会一个“陈”字,老师们要花上两个多月时间;帮助一个脑瘫孩子,训练嘴唇闭合运动,要用整整一个学期;花三个月才教会孩子们数的五个数,一个假期过后,孩子们就又全忘了……
“孩子们这样,我们老师很容易出现心理挫折!”张海娟说,“但既然选择了特殊教育工作,就得明白耐心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眼下,特殊教育通用的教材还是1986年人教版的,全国还没有更新的、更适用的特教教材。为此,张海娟边实践、边学习,自己摸索教学方法。她利用空余时间到其他特教学校取经,把先进学校的课程复印回来;打电话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和教学方法,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多年来,张海娟总结了“育人为首要、教学为中心、康复为根本、职教为关键”的教学指导思想和“实物操作——实践领会——总结学习”的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陪着学生日复一日地训练、学习。
学生们也不负所望,在国际性及全国、省、市各级特奥运动会比赛中,共获得了23块金牌、5块银牌、3块铜牌。
除了教学,特校的老师们还要全天候看管这群孩子。办学之初,学生在学校寄宿,半年才回家一次。张海娟和年轻的同事们不得不担负起各种琐碎的工作,带着孩子理发、洗澡、看病……教孩子们学会生活自理。孩子们平常破坏力挺强,常常令老师们头疼。一年到头不知道要换多少个水龙头,下水道一个星期就要通好几次,有时连防盗网也会被掰弯,偷溜出校门更是难找。
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老师之间“无缝交接”,但偶尔仍会出些状况。有一回,刚入学不久的寄宿生小文被保育员批评了一句,便赌气偷偷跑出校园。得知消息后张海娟急坏了,立刻带着老师们沿着几十里的山路寻找,从上午到傍晚,终于在一个路边的草丛里发现了已睡着了的小文。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1-05刘雪梅:用汗水谱写敬业奉献之歌
- 2014-12-31厦门西边社区:“道德讲堂”传递敬业奉献之风
- 2013-11-25用敬业奉献亮出爱的名片
- 2013-10-31请多给敬业奉献者一点关爱
- 2013-10-16盖军衔荣膺福建“敬业奉献模范” 舆论称“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