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14日讯(福建日报)最近,江西铜鼓县10岁男孩莫双熠“拾荒救父”的故事,备受社会关注。为给患白血病的父亲筹集治疗费,莫双熠利用课余时间拾荒卖钱,两个月内捡了六七百斤废品;他还包揽了做饭、洗碗、拖地等家务,并负责照顾奶奶和年幼的弟弟。坚强、独立的莫双熠,被网友称作“小小纯爷们”。
贫病交加的处境、风烛残年的老人、孱弱的少年,这些元素通常都会组合成一个十分悲情的故事。然而,在莫双熠“拾荒救父”的故事里,我们却没有感受到悲情,反倒觉得有一股力量在支撑他前行。这力量来自奶奶的白发,来自邻居主动给他送来的废品,来自废品站老板多付的报酬,来自当地民政局及时的保障,也来自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从报道来看,铜鼓县政府部门在获知莫双熠“拾荒救父”的故事后,很快就主动给莫家办理了低保,并为莫双熠的父亲申请了民政医疗救助。与此同时,当地有关部门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报纸等多种传播途径,让更多人知道了莫双熠的故事,也让莫家因此受到了更多热心人的关注和资助。可以预见的是,不管是他父亲的医药费,还是莫家人今后的生活费,都将有着落了。在爱心人士的帮扶下,莫双熠应该可以不用再拾荒,而是跟同龄人一样专心于学习了。
不过,并非所有类似故事的主角,都能像莫双熠这样幸运。有很多出生于贫寒家庭的人,生病之后要么只能硬撑着等死,要么只能四处举债并因此因病返贫。那么,什么才是制止悲情结局的最有力武器呢?
答案在于建立更完善的社会救济制度,唯有制度化的保障,才能让身处绝境中的人看到希望。首先,要完善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救助制度,让低收入、弱势群体也能和白领、公务员一样,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救助。其次,地方政府要善用多元化的救济渠道。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能找到更加灵活、高效的救济渠道。
衷心希望,在各级政府与时俱进的努力下,“拾荒救父”类故事能够不再悲情,故事主角们都能从病痛中站起,享有制度保证的利益和这份利益带来的尊严。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1-25图书馆接纳拾荒者体现城市文明
- 2014-11-25让拾荒者泡图书馆彰显文明刻度
- 2014-11-14南安华侨中学师生“拾荒”义卖 11年资助400人
- 2014-09-22《拾荒老太和她的39只猫》追踪 义工发倡议救助阿英
- 2014-09-17老太拾荒养活39只猫 爱心读者伸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