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付昊苏)近日,网上一组河南固始县平安社区救助中心的照片让人心酸。房间里,水泥地上铺着薄薄的稻草,被救助人员裹着棉被蜷成一团;院子里,头发蓬乱的被救助者在寒冬中席地而坐,玩耍的两个孩子则被长绳系在树上……
面对社会的批评,当地工作人员回应,孩子智力有问题,拴在树上是担心他们乱跑发生危险;中心建立不久,缺乏管理经验,如今已送去床和被子,未来将继续改善环境。
政府建立救助中心,照顾困难群体,无疑是件好事。但好事要做好,不能只建不管,需要的是民政部门持续的帮扶和规范管理,更需要用资金支撑,投真情维系。
2003年8月起施行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救助站应当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和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照顾流浪人员,是民政部门应尽的职责。
诚然,要尽好这份职责并非易事。救助站的运营维护面临许多难题,如缺乏经费、招不来年轻员工等。拥有知名豪华政府办公大楼的国家级贫困县——固始,想必也有现实困难。但搁置困难不谈,固始民政部门是否已经尽心尽力,确需反思。
首先,发放的补贴专项资金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现象,相关部门的监管做到位了吗?其次,补贴的财物究竟用在了什么地方,财物去向的公开透明做到位了吗?即使政府资金紧张,民政部门也可以借助民间公益的力量,号召捐款、捐物,组织协调志愿者、义工前去服务,这些工作做到位了吗?
困难常有,作为民政部门,自然该有克服困难的责任感,也该有与之对应的智慧和办法。解开拴在孩子们身上的绳子,让救助不再冰冷,关键在于政府部门要把对流浪人员的关怀真正放在心里,把照顾弱势群体的责任扛在肩上。
“拾荒奶奶”楼小英,靠捡废品救活了35个弃婴;“爱心妈妈”袁厉害,先后收养了超过100个弃婴;“阳光村”的丁巧荣,义务收养了80个服刑人员的子女。民间大爱的温暖故事处处上演,那么,政府部门还有什么理由,让本应承担好的救助责任如此冰冷?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2-15福州:受伤女骑手家属欲寻找车轮下生命救助者
- 2014-12-02陈素贞:凝聚更多力量救助生命
- 2014-12-02永安:“救急救难·真情义卖”活动救助苦难家庭
- 2014-11-24三明救助对象超过58万人 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成
- 2014-11-24福建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