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人们对生活的提炼,改造和升华。它代表着人们对过去的总结,也更蕴含着人们对未来的期许,并从中有所思,进而迸发出自己思维的火花。艺术没有民族、肤色、地域、宗教之分,对待艺术,人们应该一视同仁。
文艺带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蕴含着特有的时代精神。从源远流长的戏曲艺术到独具匠心的陶瓷艺术,无不彰显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深刻内涵。当今时代,各种新艺术结构层出不穷,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等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深刻的折射在这些艺术结构中。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通过学习习总书记的这份讲话,笔者也收获了颇多感悟,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二。
首先,社会主义文艺的素材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文艺作品的内涵由人的精神汇聚而成,那必然是由人所耕造,来源于广泛的生活,并且可以给人以新的视野和收获。在我们社会主义文艺工作中需要格外的注意筛选工作的重要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力的宣扬社会正能量。这庞大的筛选过程中中既有对文艺工作者坚守文艺理想的素养要求,也对普通大众提出了不小的辨识要求。在接受媒体的熏陶时,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一定的自辨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袭,坚守自己的道德文化素养,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只有在文艺的传播者和受众共同的悉心经营下,文艺工作才能真正蓬勃发展,起到精神食粮的作用!
其次,社会主义文艺工作必须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同阶段的人们对文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文艺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如果不紧跟时代的脚步,那就无法起到其本身的引领作用。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要坚持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坚持做有深度、有启示、有收获的作品,存正气、弘美德,这样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的领会到文艺之美。另一方面,对于我们普通大众,在欣赏文艺之美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文艺“细胞”,通过积极参与文艺活动来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那也正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所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文艺工作的发展非一日之功,精神文明的建设亦非一蹴而就。望文艺工作者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坚持为人民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我们的文明之花必将越开越盛!(陈洽)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0-28石狮“文明市民宣讲志愿者服务队”启动校园巡讲
- 2014-10-28漳平市:传统汉剧舞台 文明传播新平台
- 2014-10-27沙县强化举措提升文明县城软实力 力争“三连冠”
- 2014-10-27吸收中华文明中的法治文化营养
- 2014-10-27文艺工作者“文明起来”才能多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