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鲁迅精神”?毛主席说,鲁迅有三个方面值得推崇:一是“他的政治远见,他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微,看得远”;二是“他的斗争精神,他看清了政治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三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毛主席将这三点概括为“鲁迅精神”。
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文艺工作就被提到了重要议程上来。重温中华经典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等,2014年10月15日习主席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并发表重要讲话。种种举措说明,在新时期的中国,文艺工作正在作为一个重要角色登上国家舞台。
30余年的经济建设让国人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可这30余年中国的文艺工作却出现严重失衡的状态。当今社会读书之风每况愈下,国人的文化素养出现了问题,文明道德素质形势严峻,这不得不说与“重金钱地位不重文学精神”有密切关系。
民族的复兴首先需要民魂,而民魂则主要来源于文化的洗礼,所以文艺是民族复兴的根本。文艺是民族复兴之基础,而文艺工作之路又在何方呢?习主席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铜臭气。习主席之言提出了文艺发展的方向,细细品来发现这也正是“鲁迅精神”的再现。所以,笔者认为,文艺复兴,首先就得重拾“鲁迅精神”。
首先,文艺创作要有鲁迅先生“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社会”的思想。文艺是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艺要承担起社会进步的使命,要有服务人民大众的意识。社会进步不能只看精英只看国力,最重要的是看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一个好的社会,既要对发展方向高瞻远瞩,又要对民生疾苦无微不至。一个好的文艺工作者,一定是将社会进步作为使命之人,就得像鲁迅先生那样用显微镜观察民众之疾苦,用望远镜远瞩社会之方向。
其次,文艺创作要有鲁迅先生的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文学艺术有自己特殊的作用,要保持独立的性格,正如习主席所说的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铜臭气。如果文学沦为专唱祥瑞和莺歌燕舞的东西,文学成为权势的附庸和金钱的奴隶,那就是种下龙种诞生跳蚤。文艺最可贵的就是敢讲民怨,敢诉民苦,敢批判讽刺,这才是文艺存在的价值意义。文学的使命是带给民众正能量,不要把正能量理解为“涂脂抹粉”,也不要简单地理解为表扬好人好事。展示美与鞭挞丑,正如硬币的两面,都是正能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艺工作者更应是一个猛士,一个“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猛士,一个具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气魄的猛士。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这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精神,也是文艺创作的至高境界。重拾鲁迅精神,让文艺的脊梁挺起来,文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能担使命富含灵魂的精神巨人而倍受众人追崇敬仰。(吴新德)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0-27用核心价值观指导文艺创作
- 2014-10-27文艺创作应扎根泥土立足生活
- 2014-10-27文艺创作应有“道德底线”
- 2014-10-27文艺创作宜“土”“古”“慢”
- 2014-10-17市场不是文艺创作指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