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断提升“为善美而文艺”的能力
http://wmf.fjsen.com 2014-10-27 11:42:06 来源:郑州文明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的文艺座谈会上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社会有阳光,就会有阴影;有慷慨助人、大善大美,也有为人不齿、奸邪不良。存在于什么样的社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什么样的眼睛和心态,认识和打量世界。同样的社会存在,“景由心造,相由心成”,当我们用发现美、挖掘美、创造美的眼睛,打量世界,用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激情投入创作,用终极关怀、土地情怀、苍生意识、责任意识和现实生活,亲密对接,穿越喧哗、过滤不良,努力挖掘其中的真善美,挖掘更多沸腾而奔忙的力量,作品就能摆脱庸俗化、低俗化倾向,成为真善美的精神号角。

所以,在国家还不够富裕的20世纪70年代末,舒婷唱出了忧虑而澎湃的爱国节奏:《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铁凝的《哦,香雪》在封闭愚昧和落后的环境中,绽放出开放、文明与进步的艺术芽尖,“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那时的诸多文艺精品,多有这种诗意化的美学理想。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我们更愿意站在善的角度,美的视角,真的视角,观察问题,总结问题,眼里呈现出的当然就是正力量。相反,“豆腐里面挑刺”,眼里总有沙粒,用怀疑的眼光打量世界,积极向上、茁壮成长的精神气场、人格气场黯然失色。教人向上、鼓舞士气、凝聚人心、追求善美的文化底线、创作底线,就会受到遗忘。

现在,有些作品充满了太多的消费主义倾向,过分注重感官和欲望的刺激,唯利是图,粗制滥造,格调不高,充满颓废,肤浅极端,比如电影《小时代》《我们不是坏孩子》,“让很多人产生了无法摆脱的不安”。不但降低了作品的高雅品位,也对核心价值观造成了严重污染,这种审美视角的偏差,应该引起重视。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