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综合信息 > 正文
怎样让文明旅游成为新常态
http://wmf.fjsen.com 2014-10-13 09:27:28 杨君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旅游陋习丑行曝光台·国庆节当天,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后垃圾清运量同比减少近三成,但是“堵车垃圾带”、随手留“到此一游”等不文明现象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仍屡见不鲜——

新华社发

喜忧参半的文明“成绩单”

今年国庆长假,北京环卫集团在天安门地区收集各类垃圾47.45吨,比去年同期减少6.4吨。“十一”当天,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后垃圾清运量同比减少近三成。据环卫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垃圾主要来自垃圾箱等容器,游客随手扔垃圾现象基本绝迹。

尽管不文明行为有所减少,但仍然屡见不鲜。黄金周期间,许多高速公路出现堵车情况,堵车地区便出现了“堵车垃圾带”,浙江甬台温高速上就出现了数十米长的垃圾带;在深圳野生动物园,不少游客自带食物投喂动物;在安徽宣城,游客攀爬当地历史名人谢朓雕像……

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1日到7日,全国纳入监测的124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3169.2万人次,同比增长3.8%。“十一”期间诞生的这些数字是我国旅游市场飞速发展的生动注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看来,如此庞大的群体要实现文明旅游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不文明行为的泛滥和文明旅游意识的滞后是“成长中的烦恼”。

游客成熟度提高是漫长过程

“过路要看红灯,垃圾要扔到垃圾桶,排队时不能插队……我想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一定做得比我好。”在国家旅游局日前主办的“我为中国加分”文明旅游启动仪式上,5岁女孩陈思危朗读的《致大人们的一封信》,让很多成年人为之动容。

小朋友都懂得的道理为何大人们却难以做到?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分析说,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是社会文化等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同时,人们离开自身常居地,在陌生的环境中自我约束力下降,往往对某些行为有从众心理,不文明行为因此具有更强的示范效应。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十一”假期报告显示,从市场表现和监测数据看,我国旅游市场趋向成熟,游客选择出行时间、目的地更加理性。北京、上海等地许多家庭选择城市周边游,出行时间多为假期中段,避开了高速公路出行高峰。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等产品逐步完善,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旅游市场走向成熟,游客的旅游行为何时才能文明起来、走向成熟?刘思敏表示,游客成熟度和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旅途中的行为反映了游客平时的日常习惯,甚至产生放大效应,旅游不文明行为多年难以改观,表明国民的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完善素质养成教育

恩施大峡谷景区推出“捡垃圾换门票”活动,游客捡满1斤垃圾,凭当日门票就可换取实景音乐剧《龙船调》门票一张;武汉市旅游局发起成立“文明旅游银行”,游客参加“银行”成员组织的旅游团,没有不文明行为就能获得免费旅游名额等优惠。

“十一”期间,国内诸多景区纷纷采取引导文明旅游的针对性举措,文明旅游不再是空洞的“倡议”,而能为游客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黄金周期间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减少表明这些举措收到了良好的反馈。刘思敏表示,在当前游客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下,通过物质奖励来鼓励人们文明旅游将发挥正面示范作用,效果明显。

在中国国旅(广东)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谷训才看来,无论是景区的激励措施还是旅行社导游的引导,都是治标之策。要解决根本性问题,既要在学校、家庭等环节加强国民的文明素质养成教育,也要构建相应舆论环境,让文明行为内化为游客的日常习惯。

长假首日,四川九寨沟只吸引到8000多名游客进沟,这与去年“十一”期间,景区管理不到位导致游客滞留事件影响景区声誉不无关系。厉新建认为,游客出现不文明行为,原因并不全在游客身上,许多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是由景区客观环境和配套设施不完备导致的,旅游经营者也需承担一定责任。例如,有些景区垃圾桶位置设置不尽合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表示,旅游景区应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管理,为游客提供便利。面对旅游旺季,景区要提前做好应急安排,及时公布游客接待量,发布预警,并随时采取一些适当分流的手段,以减少拥堵状况的出现。(记者 杨君)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4-10-08黄金周期间在景点宣导文明旅游 思明义工再上央视
  • 2014-10-05中国人今天怎么做客?——国庆节长假热议文明旅游
  • 2014-10-05一些地方和机构尝试用“红黑榜”倡导文明旅游
  • 2014-10-04厦门:文明旅游,点滴做起
  • 2014-09-30文明旅游 从我做起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