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11日鲁迅文学奖揭晓以来,一波又一波的质疑没有消停过。8月11日鲁迅文学奖发榜当天,外界都在质疑周啸天是否有资格得这个诗歌奖;8月13日,作品参评报告文学类别但得了零票的小说家阿来公开表达愤怒;8月14日,一篇名为《关于鲁奖落马的告白》的文章开始在网上流传,在文中,作者梁衡表示自己的文集《洗尘》中的一篇文章涉及“文革”敏感问题,差点也遭遇零票。(8月15日 人民网)
鲁迅文学奖几乎每次评奖结果都会遭受质疑。面对质疑,我们可以有两种解读:一种解读是对于鲁迅文学奖的质疑已经说明这个文学奖项已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化解其危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另外一种解读是,鲁迅文学奖之所以能够遭遇质疑,从一个侧面也说明这个奖项的重要性。在这两种解读中,鲁迅文学奖本身也更是应该在质疑中走向公正,让人们心目中这个原本就极其重要的奖项再次回归文学的本真,也能够对于整个中国文学创作成为一个重要的激励作用。
让鲁迅文学奖在质疑声音中走向公正,这首先需要明确评选的规则以及透明的原则。鲁迅文学奖作为一个文学奖项,其以鲁迅的名字命名这说明鲁迅的地位和价值。但是,在评选的过程中,更是需要有透明的原则,到底应该投票给谁,到底好在哪里,到底评选了谁的作品,这些内容都需要明确化。只有规则明确,才能消除公众的质疑。这永远是第一步,对于鲁迅文学奖来说,其地位已经不容撼动,因为有鲁迅的名字,也有着历年来经典作品的积淀。不过,当评选的规则和程序不再透明的时候,这样的地位或者就会发生偏移和变化,在这个关节点上需要进一步理清评选的规则和程序,必须走透明路线。
另外,对于鲁迅文学奖的质疑,更是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回应。质疑说明公众重视,但是这样的重视不能充耳不闻,更不能任其泛滥成灾。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们看到的是从11日到现在,既没有正式的回应,也没有官方的回复。而这样的一种态度本身就更是能够增加质疑的程度。试想,如果对于鲁迅文学奖来说,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有力回应的话,这样的质疑可能就会烟消云散或者不堪一击。因为真相总是打击谣言和质疑的唯一利器,而如果不进行回应的话,我们可以想象到的是,质疑越来越堆积的结果就只能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人们觉得这样的质疑是有道理的,从而将鲁迅文学奖本身的价值贬低。
公正,永远是人们对于鲁迅文学奖的期盼。在这样的期盼中,鲁迅文学奖更应该接受质疑,然后追寻着质疑的痕迹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查。但是由于文学这个东西总是特别主观的内容,在评价体系上也永远有着说不清楚的时候,所以,不妨在鲁迅文学奖评选结果出来之后,再次让大众进行评审。这样的话,鲁迅文学奖本身或者能够更坦诚地从质疑声音中走向公正,成为鲁迅文学奖本来的样子。(苏彦)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0-11-10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颁奖 李长春刘云山致信祝贺
- 2010-10-22南帆评论集《五种形象》获鲁迅文学奖
- 2010-10-22“鲁迅文学奖和鲁迅狗屁关系都没有”?
- 2010-10-21鲁迅文学奖需要“羊羔” 抓准分配失衡的穴位
- 2010-10-21福州作家摘得鲁迅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