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传颂的一种精神,优秀的传统道德一直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影响和感染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子民。正如“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教会了人们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互助。
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有其根植成长的土壤和雨露,在历史的传承中,精华依旧保留下来,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作为一个指针指引着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为人处事。现如今,正是在传统道德力量的推进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下,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公民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精华。
虽说道德的观念一直在倡导和宣扬,思想和精神层面的道德培育和发扬也在始终进行,可一件件、一桩桩有违道德信念的事情的发生,不禁让国人发问:千古流传的道德力量去哪儿了?那些所谓的道德标准去哪儿了?人们的道德观念是怎么了?是什么在逐渐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追求……
道德危机、伦理价值的滑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瞩目。物质文明在改善人们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道德伦理的认知和理解。正是道德问题、信仰危机频频被世人所提出,才驱使着政府将目光一步步投向道德领域的建设上来。
道德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深入人心的,也不是光靠理论的宣扬和说教就能扭转困局的。用典例去感染大众,用点滴去感化人心,用细微去循序渐进的唤醒人们内心最质朴、最善良的一面,才能真正让道德的力量源远流长,才能真正用道德的土壤培育出最具绚烂的和谐之花。
榜样的力量总是持久而伟大的,各个领域。各个岗位的道德楷模们,犹如一粒粒种子,在激励和传递中发芽开花,茁壮成长。越是道德混乱的时候,道德楷模们的力量越是彰显的如此生动,他们用最真最纯的心态和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影响着人们,用信仰和爱拉回那些渐行渐远的美好道德。从他们朴素的大爱情怀和共同的道德选择中可以获得滋养,其体现出来的道德价值通过提炼和升华,在人们的心中达成共鸣、激发力量。正是这样一种向善向上的力量,才会鼓舞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道德事业的建设中,共同谱写人生的华章和壮美的中国梦。
挺身而出的英雄、无私奉献的好人、千金一诺的诚信、敢为人先的先锋。在平凡的生活中、他们用行动创造了不平凡。这种平凡的伟大,具有非凡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带给我们数不清的温暖和感动。
焦裕禄,住着农民养牲口的棚子,骑着自行车上班,冒着大雨勘察内涝……几近走遍了兰考的每寸土地。为了改变兰考县的贫困状态,他真正做到了什么是忘我、什么是奉献、什么是坚持。从他的身上,我们真切看到了心系群众的公仆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样一种崇高而不朽的精神向党员以及普通民众们传递了沉沉的正能量。
杨善洲,一个深入田间地头,甘愿为党的事业奉献终身的老党员。用点点滴滴勾勒了忠诚、无私、执着、坚韧、高尚、奉献……正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党员干部始终坚守自己的内心信念和做人原则,经受住了物欲功利的诱惑,如此的淡泊名利,即使是退休,也在晚年再度创造了人生的辉煌。他用一幅幅真实的画面演绎了高风亮节的人生。
人皆可以为尧舜。相信在道德模范的感召下,人们心底的道德追求终究会被唤醒。当内心的道德力量被激发,再普通的“小人物”也能卓然擎起道德的旗帜。希望能通过这些道德模范的力量,将道德的“典型效应”扩展为“社会效应”。
道德力量的调节是软性的。它是对社会向好向善的调节,并不比法律的影响力差,或许更强。法律经常是有盲点的,而道德力量的调节和感染却无处不在。可是构筑道德底线比构建法律底线更为艰难。
所以,为了让道德的发扬由自发走向自觉,由常识走向常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从身边典型学起,从点滴养成抓起。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和因势利导来不断提高公民的文明素养,将道德理想变为实际行动,成为人民群众广泛认同的精神价值与行动追求。
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构建中,切实有效的发挥道德的正向传导和激励作用,用道德的光芒点亮一个个黑暗的角落,才能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践行到行动中,影响全社会。(纪媛媛)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7-24道德讲堂调研
- 2014-07-24社区道德讲堂之终身教育大讲堂
- 2014-07-24道德讲堂
- 2014-07-21“道德红榜”启迪:文明是表扬出来的
- 2014-07-21网商也应该有自己的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