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7月14日电 (记者申宁 实习生刘霁 杨晨) 送君一席话,愿君细听来。2014年全国各大高校毕业盛典相继落幕,校长们为了这最后一次的聊天,大都煞费苦心,精心准备,致辞或温情、或激昂,或新潮、或很萌……不管怎样,都是对大家的谆谆教诲,也是大家对校园的最后一次集体怀念。
6月下旬以来,毕业季渐入尾声,各大高校校长的毕业演讲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引发舆论关注。大学校长毕业演讲,既是大学的“最后一课”,又是莘莘学子迈向社会的“第一课”。相关报道显示,在各大高校校长的毕业演说之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前10个关键词分别为:梦想(56次)、胸怀(51次)、自强(45次)、担当(34次)、超越(34次)、感恩(32次)、创新(26次)、选择(24次)、奉献(22次)、传承(20次)。与往年相比,个人品德的修养成为今年校长们“最后一课”的主题。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给研究生的寄语中说道:知识越多、能力越强的人,越是要心存敬畏,越是要有所担当,切实负起自己对人类、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无独有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樊丽明在毕业典礼上也发表了题为“用责任书写青春华章”的演讲,她希望毕业生们能够用责任撑起生命的各个维度,并且永不丢弃爱国情、向善心和进取志。
校长们的毕业演讲之中,流露出浓浓的教育善意,道德的厚重在校长们的寄语中也十分明显的呈现。高校毕业生即将离开象牙塔,投入社会大熔炉。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上他们,从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之中到另一个充满复杂诱惑和残酷竞争的大社会之中,无疑是考验人生德操和品性优劣的重要阶段。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校长们的谆谆教诲对毕业生们而言,是难能可贵的指点。一股清泉,必有源头活水;一棵大树,必有根下沃土,道德便是人生成长的活水、文明便是社会发展的沃土。
教育是道德的重要依托,道德的厚重能够在教育的讲坛之上灼灼其华、强劲发声,是学子之幸,更是国家之幸。高校毕业生就像是散落国家各处的“种子”,即将在社会这块广袤无垠的土地之上落地生根。作为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华夏文明的继承者,他们的养成,便是国家未来的投影。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道德品质便是“种子”成长不可或缺的阳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站在改革发展浪潮的前沿,全球化的浪潮汹涌而来、各种思潮不断冲击着青年们的思维。承载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青年一代,唯有以“道德”为“务本”,面对面对纷纭复杂、瞬息万变的世界,才能承载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
校长们的毕业演讲,不仅对青年们是一种道德品质的教化,对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具有普遍教育意义。“一德立而百善从之”,砥砺德行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期待高尚的道德追求能够在青年一代的成长过程之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也希望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道德氛围也能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承一)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7-17福建省出台首个帮扶和礼遇道德模范实施办法
- 2014-07-14永定县地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讲堂
- 2014-07-14漳浦供电公司:举办2014年首期“道德讲堂”
- 2014-07-14武平县城厢镇评选表彰首届“十大道德模范”
- 2014-07-14省质检院举办廉政专题道德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