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黄奕达(左)、王德程(中)和刘俊杰(右),这三位来自漳州、福州和厦门的志愿者在协和医院血液内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合影。
东南网-福建日报7月2日讯(本网记者 张颖)7月1日,当福州永泰三洋中学的数学老师王德程完成了他的造血干细胞采集。他与厦门市的刘俊杰、漳州市的黄奕达一起,完成了我省首次三城、三人同献爱心,共同捐赠造血干细胞的爱心壮举。
他们为挽救温州、上海、深圳的三名白血病患者共同努力,共同完成了一次爱心的生命接力。
造血干细胞的配型的成功率非常低,而采集期正好集中,这样的情形在全国都罕见。
献血超7000毫升的好老师
6月27日下午,王德程和妻子、儿子风尘仆仆地赶到省协和医院。作为三洋中学的数学老师,他刚完成了一学期的工作,一身轻松地前来完成他的捐献。
在协和医院血液科的办公室里,王德程二话不说就准备签署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协议。身旁的协和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杨婷向他说明注意事项。“我很清楚,我非常愿意捐赠。”王德程边点头边签字。
王德程的淡定来自他15年的义务献血经历,他从1999年起不间断地参加义务献血,至今已经捐献了超过7000毫升的血液,还捐献过4次血小板,2009年成为中华骨髓库注册志愿者。
正式采集是7月1日,身为中共党员的王德程用自己的爱心之举,为党的生日献上了最好的祝福。他是福州市教育系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一人。
在采集过程中,他的妻子和儿子非常放松,儿子王楚珂今年初一,对采集的过程也非常清楚。“经常跟着爸爸去义务献血,长大了也会学爸爸参加献血。”小王的豪言壮语引来一阵笑声。
80后医生漳州捐献第一人
相对于王德程的淡定,来自漳州芗城区天宝中心卫生院的80后医生黄奕达有点紧张。目前,漳州市共采集了887例本地志愿者捐献的造血干细胞,黄奕达是漳州首个配型成功的捐献者。
作为福建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大学期间,黄奕达也多次无偿献血。
去年,漳州本地媒体报道了漳州地中海贫血症患者小宏伟,成功移植了一位外省好心人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这事触动了黄奕达。经家人同意后,当年11月,他到市中心血站申请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
没想到,今年3月,漳州市红十字会告诉黄奕达,初步配对成功,对方是一位上海患者。
在签署协议书之前,杨婷和黄奕达的父母进行了对话,详细介绍了造血干细胞采集的过程和对于受捐者的意义。
对于捐赠,两位老人有点谨慎,黄妈妈担心的是儿子的身体是否会有影响,而黄爸爸一直沉默寡言,只是认真地倾听医生的每一句话,再三确认一些细节后,他们的表情轻松了许多,看着儿子签署了协议书。
“配对成功,可以救人,我就去做,没有什么特别的。”33岁的黄奕达话语很朴实。
为捐献辞职的三明小伙
三位捐赠者中最年轻的是来自厦门市的刘俊杰,他在6月26日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心态轻松的他第二天就跑去鼓山游览了一番,他说他在医院呆得有点闷。
这位25岁小伙子是明溪人,在厦门工作多年。为了这次采集,他毅然辞掉了近期刚找到的新工作,“捐献有个过程,考虑捐献后还得回明溪休养,怕给新公司带来麻烦,就辞职了”。
2008年逛街偶遇流动献血车,刘俊杰成为了一名义务献血志愿者,同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对于此次捐赠,刘俊杰的心境非常平和。但是他的家人曾经强烈反对,此次陪伴他的除了父亲还有舅舅。在签署协议书前,两位家人和医生面谈了近3个小时,“最大的顾虑就是担心影响身体健康”。
在详细了解了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和意义后,小刘舅舅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他表示:“孩子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好事。”
杨婷介绍,我国目前至少有400万白血病患者,而且每年新增约4万名的新患者,其中50%是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可根治白血病的主要方法。
即使在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造血干细胞相匹配的概率也只有万分之一。目前国内独生子女众多,造血干细胞相匹配的可能性很小,而无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更加不易。
“他们的爱心和勇气值得敬佩!”福州市红十字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胡晓强说。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6-19外来工遇车祸致脑死亡 家人忍痛决定全器官捐献
- 2014-06-16福州:儿子遇车祸脑死亡 老父含泪捐献儿全身器官
- 2014-06-16丈夫遭遇车祸不幸去世 妻子捐献出他的器官和眼角膜
- 2014-06-13建阳实现首例人体器官捐献 3位获捐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 2014-06-1211岁“捐献器官少年”闪耀美德少年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