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记,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要“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足信”,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孔子的话足以体现了诚信的重要性。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强调,要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用制度管住“老赖”。刘奇葆说,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有害思想观念,导致一些人信用意识淡薄,诚信缺失、造假欺诈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问题。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作为一种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诚信的基本内容就是诚实、诚恳、信用、信任。诚信道德规范既是市场经济领域中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又是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但是,在我国,诚信的缺失正在演绎越来越多令人惊异的现象。前不久,民革安徽省委员会的一份关于青少年诚信的调查令人心情沉重。调查结果显示,在个人诚信方面,小学生诚信优于初中生,初中生优于高中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诚信出现负增长。正印证了农村的一句俗话:“小娃说实话,大人说假话”。调查还表明,在诚信方面之所以出现“越大越不如”的现象,主要受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影响。家长和老师也许进行了“言传”,但是往往忽视了“身教”。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的驱动加速了诚信美德的衰退,整个社会对诚信的缺失已经显得麻木不仁。
因此,推进诚信制度化,加强道德规范化对于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道德氛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将建立的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根据规划,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成后,我国每个公民一生都将有一个也是唯一的信用账号。诸如这类措施,对不诚信的约束制止行为都有良好的效果。只有人人讲信用,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互信,社会生活才能正常地运行、发展。
道德建设为主,制度建设为辅,如今诚信建设不仅要道德舆论力量的指引,更需要制度化的约束,才能更好的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人民安居乐业。(田宝莹)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6-19“扶我卡”呼吁诚信倡导友善
- 2014-06-19考场诚信大于天
- 2014-06-19如何加强“诚信福州”建设 欢迎献计献策
- 2014-06-17石狮“以奖促管” 构筑社会诚信体系
- 2014-06-17"诚信指数"的道德考量 建立诚信体系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