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的十余年,在6月8日这天画上句号,对高考考生而言,终于可以暂时松口气。但是,高考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高考经济热”的冷却。
高考过后,家长怜惜孩子寒窗苦读十余年的辛苦,往往会想办法为孩子减压,旅行社借此举起“高考生放松游”的大旗,电影院推出考生优惠看电影的活动,风景区也打出免费游览的宣传,以吸引众多考生和家长的关注。特别是,所谓的“谢师宴”与“感恩宴”,迅速成为餐厅业绩的重要增长点。
总而言之,书店冷落了,电影院受宠了;药店热退了,旅行社火了;图书馆人少了,饭店更热闹了。即便花费不菲,也没有看出家长说“心疼”二字。看来“高考经济热”并不是商家“独具慧眼”,而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的“情有独钟”。正如那句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笔者以为,“高考经济热”不应该那么热。理由很简单,一考定终身早已被打破。笔者12年前参加高考时,已经属于扩招行列。8年前毕业时,工作已不包分配。况且这几年,每到毕业季,“最难就业季”、“更难就业季”等标题屡见不鲜,怎么帮助大学生就业的话题,高居各类媒体热议榜首。
即便如此,不少学生家长,似乎把“宝”押在了每年的这一次大考上。只要自己能做的,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以及提供诸多便利,以显示对孩子高考的重视。很多孩子也趁机“求关怀”、“讲条件”。
家长为了孩子的将来一掷千金,商家看准商机、用特色服务招揽顾客,这些本来都无可厚非。而且“高考经济”确实起到了“拉动内需”的作用。然而其日益红火、甚至是过度发烧的现象,值得公众反思。笔者简单计算了一下,从考前购买教辅材料和营养品,到考试期间住宾馆、打车,再到考后的“谢师宴”、“同学宴”和旅游等,轮番下来,少说也要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这对普通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况且,对于“准大学生”们而言,高考的结束意味着更加花钱的开始,先不说扩招十几年来年年攀升的的大学学费,光是大学期间的生活费,也是一笔不菲的花销。此外,“高考经济”中存在的盲目消费、从众心理和攀比之风,不仅让考生家长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也和现阶段中央提出的“让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号召背道而驰,值得警醒。
总而言之,对于很多考生和家长来说,参与“高考经济”应该量力而行,避免挥霍无度,被商家牵着鼻子走。只有这样,考生自己才能真正体会到,只有真才实学才是高考致胜的最大法宝,高考只是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步。而且,这样也能促使“高考经济”健康长久地持续下去。(陈霞)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6-13陪女儿高考遇轻生女 好心人跳湖救起腿受伤感染
- 2014-06-12不要让“高考诚信承诺书”流于形式
- 2014-06-11高考之我见
- 2014-06-11为让女儿安心高考瞒伤情 “谎言”让母爱更伟大
- 2014-06-11为高考生见义勇为善举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