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福建日报6月9日讯 超过88%的受访者曾因别人不诚信吃过亏,同时,又有75%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有过不诚信行为并感到愧疚——一项最新网络调查显示出一个耐人寻味的对比:不诚信的受害者,也常常是不诚信的参与者甚至制造者。
诚信,一个备受关注的当代话题。常有诚信故事令人感动,种种不诚信行为又让人气愤和疑惑。近日,新华社联合新浪、搜狐、网易开展的“中国社会诚信现状”网络调查引起广泛关注。
诚信过时了吗?不诚信原因何在?回归诚信从何做起?先后有22100多人通过填写问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三大主因导致不诚信现象多发
“您是否因为坚持诚信吃过亏?”面对这个问题,选择“有过”的受访者高达88.4%。
中国社会正在进入全面转型时期,社会诚信面临多元冲击。很多网民留言,批评假冒伪劣、地沟油、学术造假等社会不诚信行为,认为有些领域甚至存在较严重的信任危机。
调查中,受访网民认为,受诚信缺失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秩序和稳定”,84%的人选了这一项。而“社会风气”“国家声誉”“市场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宜音认为:“当社会信任被破坏后,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行。受骗经历的增加会导致社会诚信链条的断裂,一方面社会焦虑增加,人们处处谨防上当;另一方面,人们自己也有可能放松自我约束,做出不遵守规范的行为。”
不诚信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网民认为归结为“社会风气不正”“失信成本太低”“社会诚信管理体制不健全”等三点,分别有82%、79%、71%的人选择这三项。同时,63%的人选了“利益诱惑”。
遭遇不诚信怎么办?
在多数网民看来,目前不诚信现象较严重的行业包括医药卫生、广告营销、房地产、食品轻工业,分别有71%、65%、60%、59%的人选择了这四项。此外,电信服务业和金融保险等行业的不诚信现象也比较常见。
专家认为,这与近年来过度医疗、虚假广告、房地产项目偷工减料、食品安全问题、电信及金融诈骗等新闻的频繁发作密切相关。
如果遭遇不诚信,会如何对待?88%的受访者选择“今后注意小心防范”,占比第一;而选择“自认倒霉”的也达到53%。
相比之下,选择与不诚信行为对抗的人并不多。“到相关部门投诉、协商处理”的人有35%,“借助媒体舆论谴责”的人有25%。而愿意“诉诸法律”的只占20%。
“为什么都不维权?因为维权成本太高了,需要花时间去登记反映,问题是这些反映最终能否得到认真查处?”上海企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柳正国分析,目前保障公众维权的法律条款还不够完善,需完善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规定,提升处罚力度,“让百姓看得见‘维权’效果,才有信心和不诚信行为较真到底”。
“不维权,等于是助纣为虐。”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认为,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力度保障公众维权利益;另一方面,面对不诚信行为,老百姓也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都不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去“较真”,那么假冒伪劣行为、不诚信事件将愈发泛滥,直至全社会诚信底线一降再降,最终危害到的还是每个小我的利益。
超六成受访者仍崇尚诚信
“你是否曾经为自己的不诚信行为感到过内疚?”面对这一问题,75%的受访者钩选了“是”。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陆晓文分析,这样的自省折射的是民众对社会诚信现状的反思,反映出百姓对社会诚信的要求更高、更迫切。
诚信在中国文化中应占怎样的地位?78%的受访者认为“非常重要”,而认为“诚信已经过时了”的人仅有6%。同时,65%的被访者认为诚信是“良好道德的表现,应继续弘扬”。
陆晓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讲‘仁义礼智信’,晋商、徽商等也有很多讲信用的故事流传至今,诚信在中国一直保持着非常重要的社会伦理地位。”
网友“傲视飞龙”留言:“无论何时何地坚持诚信都是难能可贵的。关键是社会环境让老实人吃亏,而不讲诚信所付出代价几乎微乎其微。”
本次调查显示,88%的受访者因为诚信吃过亏,但是当自身利益与诚信发生矛盾时,仍有近五成(46%)的受访者表示“会坚持诚信,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之一”,40%表示“看情况,基本坚持原则”,仅11%选择“优先考虑个人利益”。
专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大规模城镇化浪潮,迅速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新的社会结构需要重建新的社会信任,这种重建是一个持续的历史过程。
专家支招如何提高诚信
对未来社会诚信度有怎样的期待?多数人表示乐观。相信未来社会诚信度会“不断改善”的受访者有39%,占比第一。远高于认为“一直退步”的20%和认为“和现在差不多”的12%。
“所谓‘礼失求诸野’。”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陆晓文认为,“诚信社会建设的启动点就在于百姓对诚信的呼声和要求。”
调查显示,多数人认为,提高社会诚信度是一项综合工程,并非哪一种单一办法可以成为捷径。超过70%受访者给“政府带头提高公信力,打造诚信社会”“加大法律惩罚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三项都打了钩,此外,“增加对行善者的鼓励,让好人有好报”和“加强对不诚信现象的社会舆论监督”两项的得票率也较高。
陆晓文认为,政府是社会公正的支柱,是整个社会诚信的支撑力量。政府应当顺应百姓对诚信的期待,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减少摩擦,加强润滑,做好服务,建立诚信的规则。
对于提升整体的社会信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宜音则强调个体的力量:“诚信建设是一个社会工程。社会诚信是一个联系每个人自己和社会的机制,来自整个社会的共识。社会诚信的破坏,每个人都会遭殃;而社会诚信的良性运转,每个人都应当积极参与。”
“千万负翁”王耀刚的诚信人生
年过半百,王耀刚却说自己的人生刚开始。多年在生意场上打拼,欠下了上千万元债务,消沉过,轻生过,但他最终选择了担当,走上艰辛还债路,扛起诚信之重。
陕西省神木是一座因煤炭资源而崛起的西北明星城市,近年来,因煤价下降,资金链断裂,曾经很多的千万富翁沦为“千万负翁”,50岁的王耀刚便是其中之一。
“前几年,因为在新疆办煤矿、焦化厂赔了,我欠下亲戚朋友近千万元的债,当时,我不只想到了跑路,连死的心都有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煎熬,我最终选择开了一家火锅店,慢慢还债。现在我的债务只剩下200多万元了。”王耀刚说,“虽然由于经商经验不足,我在生意场上被别人骗过好几次,但我决不能让当初给我借钱、投资的人,也说我是骗子!”
平时,王耀刚常开着一辆破旧的奥拓上街给店里买菜,讨价还价。对农产品的熟悉,让他产生了新的想法。“今后投资生意,我非常看好种植业和养殖业。”他说,“目前正在策划承包3000亩荒山,种草养羊。”
“‘负翁’不可怕,丢掉了诚信将会永难翻身。”他说,“我正在和一个村的乡亲们洽谈,准备承包几千亩沙地,种草养羊。我一定要把欠债还清,让大家觉得我是一个有诚信的人。”
左图:近日,王耀刚在农贸市场上为饭店选购菜品。
时 评
打破诚信“悖论”需要你我参与
一边制造不诚信,一边抱怨社会缺乏诚信,这是发生在相当一部分人身上的诚信“悖论”。现在,是打破这个悖论的时候了。
如今中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社会诚信面临多元冲击,不诚信现象比较严重。必须意识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我们共同创造出了眼前这个缺乏诚信的世界,因此只有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从摒弃日常生活中不诚信的细节做起,才能逐步修复已经断裂的社会诚信链条。
打破诚信“悖论”,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特别是主动作为。有的人生怕“吃亏”,总想着别人先“动”,我再“动”。但是,如果人人都持这种观望态度,人人都不动,社会的诚信建设就无法进入良性循环,甚至会每况愈下,届时可能会人人自危,以邻为壑,那才是人人真正“吃大亏”的时候。
重建社会诚信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政府也应当积极有为。一方面通过各种载体积极发动公众参与诚信建设,一方面带头提高公信力。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法律惩罚力度,用制度提高失信成本,不让老实人“吃亏”;加大对诚实守信者的鼓励,让“好人有好报”等朴素道德观在现实中应验。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6-05王连登:诚信经商赢信赖
- 2014-06-05黄旭明:诚信经营 奉献社会
- 2014-05-30农林大学现“神题”讲诚信送5分 被称最佳送分题
- 2014-05-28杨浩滨:《诚信是金》
- 2014-05-26长乐市召开诚信建设工作部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