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好生态碗 吃上绿色饭
安溪转身“绿富美”
人民日报福州4月7日电(记者赵鹏)云雾随风在茶山中缭绕,或淡或浓;春雨细密地打在茶芽上,时疾时疏;音乐淡淡地飘浮在茶园间,若有若无。不光梯壁留草、杂草覆梗、“豆奶”入肥、树茶间离,眼下福建省安溪县的茶,不少还“听”着音乐生长。
“我现在做的生态茶园,就是照这个样子建。”34岁的陈敬敏自小耳濡目染便会种茶,不过以前都用“老法”:一把火将山烧光,不留一棵树;开出层层梯田后,梯埂和梯壁上的草全铲光——不让草木与茶园争肥、争水。
结果呢?看似一座绿山,一下雨就水土满坡流。
随着安溪铁观音在全国走红,越来越多的山地被开成茶园。粗放种植模式下,生态恶果也逐渐显露,没了树,没了草,甚至没了鸟鸣。不打药,满山闹虫;一打药,农残难抑……
“这茶让我喝得都难受。”来安溪看到这场景的人甩下这么一句话,陈敬敏难受极了。
安溪县委书记朱团能更难受。2010年,他还是县长,当时安溪除了茶,还有一项产业——石材。全县700多家厂,鼎盛时年产值过20亿元,却给安溪留下座座斑驳的“蜡烛山”、条条泛白的“牛奶河”。
2010年12月,县两会召开,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要求石材行业立即全面退出。
“石材税收一年至少1.5亿元,占全县1/10,能不能再考虑考虑?”“库存还有半年多、工资还没结算,能不能再等等?”
两种声音、两种利益、两种态度。对安溪的决策者,则是两难选择。
早退早转型!2011年2月14日,安溪县境内所有石材采矿厂的生产用电,被全部切断——在福建省,安溪第一个主动将一个行业全部退出。
2013年,福建省正式提出“生态美、百姓富”战略课题,安溪此前已先行一步,在全国首个建立起可追溯茶叶质量安全体系、首个推行农资归口专营管理、建立全国首个乌龙茶质量安全示范区。安溪铁观音名满四海,安溪却明令不再开发一亩茶园,这几年总面积一直保持在60万亩左右,其中生态茶园和出口基地茶园总面积达30万亩以上。
建生态茶园投入比普通茶园高4—5倍,产量只有原来的2/3,但普通茶平均每斤价格五十几块,生态茶价格则高了近一倍,陈敬敏的生态茶去年每斤卖到96元,以后还会多一块茶园里套种的经济作物的收入。
“转型必有阵痛,但是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用‘生态差价’弥补转型成本的路子。”朱团能说。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4-04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 2014-03-28福州今年建2条生态文明公路 推进美丽福州建设
- 2014-03-28生态文明你我共建 让“清新福建”更加熠熠生辉
- 2014-03-25南安九都镇举办"保护山美水库 倡导生态文明"活动
- 2014-03-25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引领绿色发展